突破前人研究明代刻帖的定式,将明代刻帖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揭示其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对明代书法的重要作用。
“刻帖”是以保存书迹与供人临习为主要目的,将名家书迹摹刻上石或上木,并通过传拓形成的拓本。本书是以明代刻帖为研究对象的整体系统的综合性研究。结合明代书法社会文化,为明代刻帖科学分类,梳理其发展史,对其编刻体例、选帖、题跋、制作、刻工、地域性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考察明代刻帖的多面向属性、传播情况与实际影响,挖掘其文化内涵。通过刻帖的视角,进一步对明人书史观、书法审美、书法教育及流行书风等问题做深入探讨。
前言
第一章 明代刻帖分类
第一节 分类研究现状
第二节 各类刻帖特点
第三节 特色刻帖
第二章 明代刻帖分期
第一节 分期研究现状
第二节 前期——洪武至天顺(1368—1464)
第三节 中期——成化至隆庆(1465—1572)
第四节 后期——万历至崇祯(1573—1644)
第三章 明代刻帖编刻体例
第一节 目录与插画
第二节 标题与刻款
第三节 法书编刻
第四节 刻帖版式
第四章 明代刻帖选帖
第一节 底本来源
第二节 选帖标准
第三节 选帖特点
第五章 明代刻帖题跋
第一节 文化背景与研究价值
第二节 刻帖题跋特点
第三节 前人题跋
第四节 时人题跋
第六章 明代刻帖制作
第一节 帖版
第二节 摹勒
第三节 椎拓
第四节 装裱
第七章 明代刻帖刻工
第一节 刻工地位
第二节 刻工素质
第三节 刻工地域性与流动性
第四节 长洲吴氏刻工家族
第八章 明代刻帖地域
第一节 地域分布特点
第二节 南直隶刻帖
第三节 浙江刻帖
附表一:明代刻帖一览表
附表二:关于底本的刻跋一览表
附表三:关于整部刻帖的刻跋一览表
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