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工人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精)/上海交大全球人文学术前沿丛书
0.00     定价 ¥ 13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0233453
  • 作      者:
    作者:张全之|总主编:王宁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5.05
收藏
编辑推荐

1. 本书着眼于工人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意义和影响,将在中国现代历史上极其重要的工人群体与工人运动带入文学研究的视野,提出了很多新问题,弥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这方面的不足。中国现代文学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与工人运动有着密切关系:一方面工人运动对文学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工人运动也是文学的重要题材之一。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毫无疑问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

2. 本书虽着眼于文学,但不将目光局限于文学本身,而是将文学放置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之下进行考察,尽量靠近真实复杂的历史,结合当时的新闻报道、历史史料等详实的材料与文学文本进行互证与比对,更好地揭示出文学和历史之间的关系,也更深入地剖析了文学的局限性与超越性。在写作始终中秉持史料第一、严谨求实的原则,采用“诗史互证”的方法,结合历史事实进行文本分析,借鉴西方工人运动研究的理论方法,从文本细读出发进行理论的进一步分析,揭示了中国现代文学内部的复杂性。

3. 本书不仅深入分析鲁迅等重要作家文学作品中较少为人关注的工人叙事内容,更敏锐地挖掘出许多不被后人重视的作家,如龚冰庐、刘一梦、顾仲起等,他们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和工人题材文学都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长期以来被忽视、遮蔽的作家、作品得以进入大众视野,被重新看待与衡估。


展开
作者简介

张全之,山东沂南人,文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曾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等称号;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省级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多项,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研究成果获6项省部级奖励;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火与歌—中国现代文学、文人与战争》、《背对故乡—鲁迅文学的多维阐释》、《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发展与无政府主义思潮》(该书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等多种;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一部系统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与工人运动关系的著作,采用“诗史互证”的方法,结合历史事实进行文本分析,系统勾画出自晚清到解放区文学与工人运动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工人运动的各类书写。本书内容可以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综合研究,重点考察了自晚清至抗战时期工人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之关系,如五四文学与工人运动、五卅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等。第二部分为个案研究,重点考察了十二位作家对工人与工人运动的书写,既有鲁迅、茅盾、巴金、曹禺、丁玲等重要作家,也有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作家,如龚冰庐、刘一梦、顾仲起等。此外,工人运动代表人物黄爱、庞人铨积极从事文学创作,他们的牺牲又促使一大批文学作品涌现,这些过去文学史从未涉及,本书对此进行了详实的考辨和研究,弥补了过去文学史叙述中的不足。


展开
精彩书摘

五卅惨案发生后,不仅吸引了一大批作家的注意,而且还出现了很多以这一事件为题材的作品,由此形成了“五卅文学”的悲壮景观。这是新文学自诞生以后,第一次与社会政治事件深度融合,是文学与政治结合的一次成功尝试。这一方面显示了社会政治事件对文学的吸纳与征用,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新文学的使命担当和强烈的民族意识、家国情怀。新文学从诞生那天起,就不是养在花瓶仅供观赏的花朵,也不是文人手里仅供把玩的道具,而是应时代呼唤而诞生的精神旗帜,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总是能够发出时代的吼声。“五卅文学”与“五四文学”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反帝,所以“五卅文学”可以看作是现代反帝文学的先声,也是文学与政党政治结合的开始。

革命文学爆发后,无产阶级话语骤然兴起,工、农成为话题中心,大资产阶级成为革命的对象,小资产阶级成为急需改造的群体,阶级斗争则成为时代的主题,正像当时人们热烈呼唤的那样:“无产阶级艺术,是有为无产阶级解放的宣传煽动的效果。宣传煽动的效果愈大,那么这无产阶级艺术价值亦愈高。无产阶级底艺术决不象有产阶级底艺术般的看起来是有趣味的东西,它是给人们底意欲以冲动,叫人们从生活的认识到实践行动革命去。”在这样一个革命情绪涛飞浪涌的时代,出现工人斗争文学创作的热潮,自在情理之中,尤其左联成立后,将工农题材的创作当作组织任务,于是工人、农民成为左翼小说的主角。阳翰笙、刘一梦、龚冰庐、丁玲、马宁、草明等作家,都创作出了产生重要影响的描写工人生活和斗争的作品,形成了现代工运小说的高峰。

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工人阶级成为支援抗战和参与抗战的重要力量,尤其在工厂内迁和有组织地与敌人斗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君的《豆腐阿姐》、葛琴的《总退却》、茅盾的《走上岗位》、柯仲平的《平汉路工人破坏大队的产生》等,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记录了抗战时期中国工人阶级创造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上面这些与工人斗争相关的文学现象,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学现代性历程中的关键环节,所以工人运动的文学,不只是关乎工人运动,更是现代文学发展历程中极为辉煌的一页。


展开
目录

前言:我的学术之路

绪  论

第一章 近代中国小说中的工人问题

一、中国近代工人运动与文学之关系

二、中国近代工人题材小说的类型

三、中国近代产业工人小说的文学史意义

第二章 “劳动问题”与“劳工文学”在《新青年》上的隐显

一、《新青年》劳工问题的起源

二、《新青年》劳工问题的四个阶段

第三章 五四时期产业工人题材小说的两种类型及其文学史意义

一、产业工人与五四新文学

二、五四产业工人小说的两种类型

第四章 五卅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

一、“五卅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关系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二、重释“五卅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第五章 左联前后工运小说综论

一、左联前后工运小说概略

二、左联前后工运小说的情节模式

三、左翼工运小说与现实罢工运动之关系

四、问题与反思

第六章 抗战时期的工人运动与文学书写

一、抗战时期工人运动概况

二、工人参与抗战的文学书写

三、工厂内迁中的工人形象

四、柯仲平对工人抗战的诗意表达

第七章 黄庞事件与中国现代文学

一、黄庞事件的发生

二、黄庞的文学活动

三、黄庞悼念活动中的文学累积

第八章 论田汉话剧对工人运动的再现

一、早期剧作中阶级意识与宗教意识的纠葛

二、左翼文学时期对工人运动的真实记录

第九章 鲁迅与工人及工人运动之关系

一、鲁迅与工人及工人运动的关系考察

二、鲁迅小说中缺乏工人形象的原因

第十章 蒋光慈:工人运动的书写困境

一、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二、《少年飘泊者》与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三、《短裤党》与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四、工人运动的政治想象与文学困境

第十一章 刘一梦:工人罢工的另一面

一、革命文学阵营中的刘一梦及相关研究

二、刘一梦小说中的工人罢工

第十二章 龚冰庐:书写煤矿工人的苦难与抗争

一、被遗忘的龚冰庐

二、饥饿与死亡:矿工们的日常生活

三、矿工们的反抗斗争

第十三章 巴金:工人罢工中的无政府主义倾向

一、巴金“工运小说”研究述略

二、从史实到小说

三、巴金笔下工人运动的特点

第十四章 《子夜》:书写现代工人运动的经典之作

一、《子夜》中工人运动研究的反思

二、从棉纺厂到缫丝厂:《子夜》的题材选择

三、工人运动在《子夜》中的位置

四、《子夜》中的工人政治

五、工人运动与 Romance

第十五章 《雷雨》:工人罢工中的父与子

一、鲁大海形象渊源

二、工人罢工与父子关系

第十六章 丁玲:工人小说与创作方向的“硬转”

一、丁玲与工人及工人运动之关系

二、工人生活和罢工运动的“街头见闻”

三、工人题材小说之于丁玲转向的意义

第十七章 《地泉》:“发狂”年代的革命叙事

一、《地泉》和它的“序言”

二、“发狂”年代的革命想象

第十八章 顾仲起:革命文学中的“独行者”

一、不该被遗忘的顾仲起

二、早期创作:“革命文学”的前驱与五四文学中的“另类”

三、北伐归来:“革命文学”阵营中的独行人

四、死后的《残骸》:“革命文学”的优秀之作

第十九章 草明:工人小说创作的情感转向

一、悲悯:草明早期工人小说的情感倾向

二、歌颂:草明后期作品对工人的情感表达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