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新能源汽车研究与开发丛书
0.00     定价 ¥ 11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11785187
  • 作      者:
    编者:王龙杰//程超//席林//刘勇//易小兰|责编:何士娟//巩高铄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8-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为背景,层层递进引出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技术背景、开发细节及其发展趋势。具体来说,本书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概念、发展历程、场景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本书沿着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开发的技术路线,重点阐述了组成原理、性能指标、动力电池及驱动电机的组成原理;并聚焦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主流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以及制动能量回收的匹配设计及遵循的法律法规等内容。 本书适合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相关技术感兴趣的读者,包括开发者、设计者、科研工作者,以及刚入门的汽车爱好者等。本书还适合有相关知识背景的从业人员深入学习。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新能源汽车概述
1.1.1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史
1.1.2 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1.3 新能源汽车的类别
1.2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概述
1.2.1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类型
1.2.2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工作原理
1.2.3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优势与挑战
1.2.4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2章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性
2.1 汽车的动力性指标
2.1.1 燃油汽车的动力性指标
2.1.2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性指标
2.2 汽车的驱动力和行驶阻力
2.2.1 汽车的驱动力
2.2.2 汽车的行驶阻力
2.3 汽车行驶基本原理
2.3.1 驱动条件
2.3.2 附着条件
2.4 纯电动汽车动力性
2.4.1 最高车速
2.4.2 加速性能
2.4.3 爬坡性能
2.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动力性
2.5.1 最高车速工作原理与影响因素
2.5.2 加速过程中的动力系统协同工作
2.5.3 爬坡时的动力分配优势
第3章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
3.1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概述
3.1.1 动力蓄电池的分类
3.1.2 动力蓄电池的性能指标
3.1.3 新能源汽车对动力蓄电池的要求
3.1.4 常见动力蓄电池性能比较
3.2 锂离子蓄电池
3.2.1 锂离子蓄电池的分类
3.2.2 锂离子蓄电池的特点
3.2.3 锂离子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3.2.4 锂离子蓄电池的充放电特性
3.3 燃料电池
3.3.1 燃料电池的分类
3.3.2 燃料电池的特点
3.3.3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3.4 固态电池
3.4.1 定义与结构
3.4.2 工作原理
3.4.3 固态电池的优点
3.4.4 挑战与限制
3.4.5 应用与发展前景
3.4.6 其他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
第4章 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
4.1 驱动电机概述
4.1.1 有刷直流电机
4.1.2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
4.1.3 交流异步电机
4.1.4 永磁同步电机
4.1.5 开关磁阻电机
4.2 新能源汽车对驱动电机的要求
4.2.1 低速大转矩特性及较宽范围内的恒功率特性
4.2.2 整个运行范围内的高效率和大比功率
4.2.3 体积小、重量轻
4.2.4 高转速
4.2.5 过载能力强、瞬时功率大
4.2.6 协同性能好
4.2.7 能作为发电机使用
4.2.8 高可靠性
4.2.9 高电压
4.3 直流电机
4.3.1 直流电机的分类
4.3.2 直流电机的基本构造
4.3.3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其性能
4.3.4 直流电机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
4.4 交流异步电机
4.4.1 交流异步电机的结构
4.4.2 交流异步电机的特点及应用
4.4.3 异步电机的工作原理
4.4.4 异步电机的基本调速方法
4.5 永磁同步电机
4.5.1 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
4.5.2 永磁同步电机的特点
4.5.3 永磁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
4.5.4 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方法
第5章 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
5.1 纯电动汽车
5.1.1 纯电动汽车定义
5.1.2 纯电动汽车发展历程
5.1.3 纯电动汽车结构
5.1.4 纯电动汽车工作原理
5.1.5 纯电动汽车特点
5.2 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
5.2.1 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模型
5.2.2 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影响因素
5.3 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
5.3.1 基本组成和功能
5.3.2 电量管理系统
5.3.3 热管理系统
5.3.4 均衡管理系统
5.3.5 数据通信系统
5.3.6 安全管理系统
5.4 纯电动汽车经济性评价指标及行驶能耗
5.4.1 纯电动汽车能耗经济性评价指标
5.4.2 纯电动汽车的能量利用率
5.4.3 纯电动汽车的能耗
5.5 纯电动汽车动力性
5.5.1 驱动电机的转速-转矩特性
5.5.2 电动汽车的驱动力
5.5.3 传动系
5.6 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设计
5.6.1 驱动电机参数设计
5.6.2 传动系统传动比设计
5.6.3 动力蓄电池组参数设计
第6章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系统
6.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6.1.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定义
6.1.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分类
6.1.3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优点
6.1.4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
6.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
6.2.1 串联式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
6.2.2 并联式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
6.2.3 混联式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
6.3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
6.3.1 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策略
6.3.2 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策略
6.3.3 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策略
6.4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设计
6.4.1 发动机设计
6.4.2 驱动电机设计
6.4.3 储能装置设计
6.4.4 动力分配装置设计
6.4.5 控制策略设计
第7章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