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科技日新月异,变革不断。二十多年前,我国的个人计算机刚刚普及,上网还需要通
过电话线拨号连接。那时,大学新生中还有不少人并不熟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在计算机
专业的课堂上,自然语言处理的授课内容以传统方法为主。作为课程实践作业,学生们常
常选择金庸和古龙的武侠小说作为语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两位大师的文字风格各有特点,
比如金庸的平均句子长度比古龙短一些,古龙使用疑问句比金庸多一些。
十年前,深度学习开始进入我国大学的实验室和课题组,使用显卡优化并行计算成为
当时新兴的选修课程。那时,发表基于传统人工智能方法的学术论文,常常面临审稿人要
求与深度学习做对比研究的诘难。业界也开始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处理文本,后来重塑自然
语言处理领域的 Transformer 模型在当时尚未面世。构建智能客服机器人仍需要采集很多
问题样本进行手工标注,而且最终效果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完全不够“智能”。
如今,大语言模型的出现带来了颠覆性的技术变革。2022 年底,ChatGPT 横空出世,
标志着大语言模型技术的崛起,掀起了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的新一轮热潮。基
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对话助手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能力。它能够进行自然流畅的对话交互,
涉猎广泛的知识领域,并且胜任写作、翻译、编程等复杂任务。人工智能技术再次跨越了学
术圈的边界,进入大众视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大语言模型带来的技术进步,不断颠覆着我们的认知和生活方式。作为亲历者,我有
幸见证了这场变革的全过程,并愿意将自己所知与读者分享,共同探索大语言模型的发展
历程、技术原理、应用方法和前景展望。我们将从 20 世纪中叶计算机的发明开始,回顾自
然语言处理的研究历史,了解研究人员如何一步步开发出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模型,直至
大规模生成式预训练模型占据统治地位。技术演进过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隐藏在背后的原
理和推动力,向我们展示大语言模型如何获得惊人的能力,如何进入各种应用场景,未来
又将把人工智能技术引向何方。
在回顾大语言模型技术的发展历程时,我不禁感慨万千,原来这些革命性的成果早在
数十年前就已经开始酝酿。从最初的基础研究,到如今的应用突破,无数研究人员不懈努
力,铺就了通往技术巅峰的道路。2023 年,具有视觉理解能力的 GPT-4 问世,模型能够
“看图”解答中学物理题,令人叹为观止。然而,仔细追溯会发现,这种视觉模型和语言模
型的技术融合,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开始了相关研究。再往前追溯,光学字符识别 (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OCR) 技术在二十年前就已经有了成熟应用。作为技术先驱的卷积
神经网络模型,更是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最早的应用场景是识别信封上手写的
邮政编码。这些看似新兴的技术,其实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面对浩如烟海的研究成果,
我们很难一一发现哪些是具有颠覆性潜力的突破。但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研究积累,最终
成就了我们今天所见证的技术变革。回顾技术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揭开大语言模型的神秘
面纱,了解推动技术进步的力量。
大语言模型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新模型层出不穷,在规模、
能力、原理和应用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个变革的时代要求我们时刻保持学习的
态度,与时俱进。我衷心希望与读者携手共同探索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领域,共同见证
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精彩纷呈的学习之旅,共同开启探索知识海洋
的新篇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