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内容
一、问题提出
二、主要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四节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第五节 结构安排与研究创新
一、结构安排
二、研究创新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ERG理论
二、社会交换理论
三、组织支持理论
四、归属需求理论
五、资源保存理论
六、积极情绪拓展—建构理论
七、计划行为理论
八、社会认同理论
第二节 获得感的起源
第三章 工作获得感的内涵维度与量表开发
第一节 工作获得感的内涵维度
一、工作获得感的内涵
二、工作获得感的维度
三、美好生活指数与获得感
第二节 基于物质和精神视角的工作获得感量表开发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三、量表开发过程
四、研究结果
五、对量表的精简与优化
第三节 基于ERG理论的工作获得感量表开发
一、量表编制流程
二、构建题项库
三、问卷调查与数据收集
四、项目分析
五、探索性因素分析
六、验证性因素分析
七、信度与效度检验
第四节 工作获得感量表开发结果
一、基于物质和精神视角的工作获得感量表(完整版)
二、基于物质和精神视角的工作获得感量表(精简版)
三、基于ERG理论的工作获得感量表
第四章 工作获得感的作用机制研究
第一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理论模型
第三节 研究假设的提出
一、工作获得感与创造力的关系
二、组织承诺的中介作用
三、主管承诺的中介作用
四、承诺倾向的调节作用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
二、测量工具
第五节 预调研
一、小样本数据收集与初步处理
二、小样本的基本人口统计
三、小样本各测量条款的描述性统计
四、各量表的信度检验
五、各量表的效度检验
六、整体数据的探索性因素分析与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七、问卷修正与完善
第六节 正式调研数据收集与质量评估
一、大样本的基本人口统计
二、大样本各测量条款的描述性统计
三、各量表的信度检验
四、各量表的效度检验
五、区分变量效度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六、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七、控制变量的影响分析
第七节 回归分析
一、相关性分析
二、多重共线性检验
三、直接效应检验
第八节 并列多重中介效应检验
第九节 调节效应检验
第十节 假设检验结果汇总
第五章 工作获得感的影响机制研究
第一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理论模型
第三节 研究假设的提出
一、承诺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工作获得感的关系
二、主管下属关系的中介作用
三、领导政治技能的调节作用
四、主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
二、问卷设计
三、测量工具
四、控制变量设计
第五节 小样本测试与问卷完善
一、各量表的信度检验
二、各量表的效度检验
三、整体数据的探索性因素分析与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四、问卷修正与完善
第六节 数据初步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各量表的信度检验
三、各量表的效度检验
四、变量区分效度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五、控制变量的影响分析
第七节 研究假设检验
一、相关性分析
二、多重共线性检验
三、主效应检验
四、中介效应检验
五、调节效应检验
第八节 假设检验结果汇总及最终模型
第六章 工作获得感的传导作用研究
第一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理论与假设
一、家长式领导与员工任务绩效的关系
二、家长式领导与工作获得感的关系
三、工作获得感与任务绩效的关系
四、工作获得感的中介作用
五、组织支持的调节作用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设计
二、测量工具
三、数据收集与初步处理
第四节 数据质量评估
一、各量表的信度检验
二、各量表的效度检验
第五节 回归分析
一、相关性分析
二、区分变量效度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三、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四、主效应检验
第六节 中介效应检验
第七节 调节效应检验
第八节 假设检验结果汇总及最终模型
第七章 工作获得感的调节作用研究
第一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理论与假设
一、九型人格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
二、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
三、工作获得感的调节作用
四、理论模型构建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的步骤
二、测量工具的选取
三、研究样本与数据收集
第四节 小样本测试与问卷完善
一、数据检验步骤及方法
二、各量表的信度检验
三、各量表的效度检验
四、问卷修正及完善
第五节 正式调研数据收集与质量评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