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刑事诉讼法注释书(第2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注释书系列
0.00     定价 ¥ 13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6239803
  • 作      者:
    编者:刘静坤|责编:陈曦//贾萌萌
  • 出 版 社 :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刘静坤,法学博士,博士后,剑桥大学法学硕士。曾任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法官,曾挂职云南省公安厅厅长助理。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参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改革、量刑规范化改革等中央司法改革项目。

出版《The Exclusionary Rule of Illegal Evidence in China》《刑事程序的权利逻辑》《证据审查规则与分析方法》《公正何以难行》《犯罪心理学》《犯罪重建》《司法错误论》等著作、译著十余部,在《法学研究》《政法论坛》《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发表文章百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刑事诉讼法注释书》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条文为注释对象,通过立法释义,相关立法,相关法规,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及其重点解读,指导性与参考性案例,专门问题解答等内容系统诠释法律条文,帮助读者在全面、快速掌握权威资料的基础上实现对法律规定的准确理解和适用的刑事诉讼实务工具书。

本书为《刑事诉讼法注释书》第二版。相对第一版,本书作出了以下修订和完善:

一是收录新增的法律规范,体现收录文本的全面性。

二是更新已有的法律规范,确保相关文本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三是补充指导性案例和刑事审判参考案例,准确提炼案例的裁判要旨。

四是新增人民法院案例库部分案例和法答网、检答网部分答疑。

总体来说,相对第一版,本书增加了近20万字。


展开
精彩书评

卞建林: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

刑事诉讼法的教义学研究,离不开对法律规范的准确理解。刘静坤教授编著的《刑事诉讼法注释书》,体现了“律”“释”“例”并行的刑事诉讼法规范体系,系统地解析了法律条文的立法目的、修改变化、基本要素和核心要点。通过提炼刑事诉讼的核心问题,有机整合相关法律规范,这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把握刑事程序的核心主线,更好地解决刑事司法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林维:西南政法大学校长、教授                             

部门法教义学的基础之一在于对法条规范的精纯掌握,对法条规范的体系化梳理有助于我们对法条的精细化认识,从而能够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法条规范的体系逻辑及其自洽之美乃至和谐正义之美,更加知其所以然、何以为。也只有通过在整体中认识每一个法条,我们才有可能更加深刻地体会规范之间的微妙差异、个中苦处乃至矛盾和冲突,从而更加辩证而抽象地思索整体与个别的重要关系。刘静坤教授深谙法学理论逻辑和规范实践逻辑,其汇篡、注释的这本书不仅是有助于快速精准的司法检索,也有助于我们更加细致地发现规则大厦中所遍布的学术疑难问题。

 

周加海: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

刘静坤教授此前在最高人民法院长期从事刑事审判工作,参与起草多项中央刑事司法改革文件和司法解释,对刑事诉讼的理论、制度、实践具有深入思考和研究。他编著的这本《刑事诉讼法注释书》,对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指导案例作了全面梳理和精心编纂,清晰展现了刑事诉讼法的规范要素和知识体系。这种创新性的注释书编纂体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为法律界人士和社会公众更好学习、研究、运用刑事诉讼法提供了方便。

 

车浩: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第九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任何一个刑事案件,都会涉及实体和程序两方面的问题。对于学术研究而言,沟通实体与程序,是刑事一体化的重要面向之一。对于司法实践而言,办案人员必须同时掌握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刘静坤教授编著的《刑事诉讼法注释书》,创新编撰体例,将刑事诉讼的执法依据、办案指引和判例要旨熔于一炉,不仅是刑诉法领域的重要参考,而且对于刑法的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也是一本极具实用性的工具书。

 

钱列阳:北京紫华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主任律师

“没有程序的正义就没有实体的正义”。伴随刑事程序法治的发展与完善,程序性辩护一步步成为刑事辩护不可或缺的手段。为有效开展程序辩护,刑辩律师需要准确把握刑事程序的权利逻辑,充分利用司法程序、证据规则和制约机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刘静坤教授编著的《刑事诉讼法注释书》,体现了落实刑事政策、优化司法权能、强化权利保障的程序法治精义,对刑辩律师开展程序方面的辩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无论是编纂的体例,还是对问题的梳理,这本书都可谓独具匠心,是刑辩律师值得拥有的案头书。

 

徐宗新:上海靖予霖律师事务所主任

刘静坤教授编著的这本《刑事诉讼法注释书》具有三大功能:一是有助于读者理解和掌握刑事诉讼法的条文规定,了解法条背后的真正含义;二是有助于消除公检法各机关对同一条文的不同理解,实现法律适用的衡平统一;三是内容详尽,具体全面,注释权威,可以作为刑辩律师的办案指引与办事依据,是不可多得的工具书。

 

刘哲: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你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作者

日益庞杂的法律体系催生了一批“注释法学派”,他们通过个人的知识框架、工作经历、法学观念梳理法律、解释以及各类法律文件,虽然文本来源相同,但是各家的法律注释都有各家面貌,带有各自无法分割的观念和体验。刘静坤教授现在是一位学者,之前是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直接参与创制了很多仍在执行的法律文件,以及一些刑事政策和刑事诉讼制度的建构,这意味着他对这些实际运行的法律文件有着更加独到的见解,这些可能是“局外人”难以体会的。这是这本《刑事诉讼法注释书》不同以往的生命力所在,作为检察官,我对这本注释书非常期待。

 

赵春雨:盈科全国刑事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

刑事诉讼法具有实现实体公正和程序正义的双重价值,既是规范行使追诉权的基本准则,也是有效行使辩护权的基本依据,是法科生和刑事实务工作者的必修课。刘静坤教授潜心编著《刑事诉讼法注释书》,旨在打造一本囊括要点、凝练精华的工具书,助力不同主体对刑事程序法的研习与适用。其中,立法释义、重点解读、指导与参考案例三个部分,为本书注入强大的生命力,使读者在享受便捷阅读之时,更有豁然开朗之感。认真品读、灵活运用这本《刑事诉讼法注释书》,将对提升专业自信大有裨益。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总则
第一章 任务和基本原则
1.刑事诉讼法的目的
1.1 法条规定
2.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2.1 法条规定
2.2 规范性文件
2.2.1 切实防范冤假错案的规定
3.刑事诉讼的职权分工
3.1 法条规定
3.2 司法解释
3.2.1 其他侦查主体的诉讼职权
3.3 规范性文件
3.3.1 公安机关的诉讼职权
4.国家安全机关的职权
4.1 法条规定
4.2 相关立法
4.2.1 国家安全机关的诉讼职权
5.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5.1 法条规定
5.2 相关立法
5.2.1 人民法院独立行使职权
5.2.2 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职权
5.3 司法解释
5.3.1 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责任制
5.4 规范性文件
5.4.1 干预司法的责任追究
6.依靠群众,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平等适用法律
6.1 法条规定
6.2 相关立法
7.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
7.1 法条规定
8.法律监督原则
8.1 法条规定
9.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9.1 法条规定
10.两审终审制
10.1 法条规定
11.公开审判原则和被告人的辩护权
11.1 法条规定
11.2 规范性文件
11.2.1 公开审判的制度规范
12.禁止有罪推定原则
12.1 法条规定
12.2 规范性文件
12.2.1 审判中心改革的要求
13.人民陪审制度
13.1 法条规定
13.2 相关立法
13.2.1 陪审员的选任条件
13.2.2 陪审合议庭的组成
13.2.3 陪审员的回避与选取
13.2.4 陪审员的表决权
13.2.5 陪审员的履职保障
14.诉讼权利保障原则
14.1 法条规定
14.2 司法解释
14.2.1 检察机关对申诉、控告的处理
15.认罪认罚从宽原则
15.1 法条规定
15.2 司法解释
16.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16.1 法条规定
……
第二编 立案、侦查和提起公诉
第三编 审判
第四编 执行
第五编 特别程序
附则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