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地质环境与孕灾条件
**节自然地理
一、气象特征
(一)气象
川西山区的气候主要受高空西风大气环流及西南季风影响,又因地形高差与南北纬度变化大,平面变化和垂直变化都很大,造成区域内气候条件十分复杂,形成了川西高原冬干夏雨的基本气候类型,如图1.1-1所示。
川西山区等温线与等高线走向一致,一般海拔增高1000m,年均温度下降6℃左右。在海拔2000m以下的河流沿岸区属季风热带,2000~3000m属季风暖温带、温带;3000~4000m属寒带,5000m以上属永久冰雪带。海拔3000m以上地区年降雪30~80天不等,该地区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0℃以下,河流谷地常在10~15℃,高寒地区及若尔盖草原在0℃以下,冬季漫长,常年无夏。因川西山区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区内河谷干暖,山地冷湿,气候立体变化明显,形成了高原亚寒带、高原亚温带、高原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等气候垂直分布带,植被和自然景观亦呈垂直分布。
(二)降水量
川西山区5~9月为雨季,年降水量为500~800mm。安宁河流域、雅砻江下游,降水量较为丰沛,一般在1000mm以上。岷江上游汶川、茂县,大渡河中上游的汉源、泸定、丹巴一带,嘉陵江河源及流沙河等背风河谷,降水量较少,其低值中心降水量仅500mm左右。位于贡嘎山东麓的雅安地区平均年降水量多达2400mm。大凉山地区降水量较少,年降水量为900~1200mm,90%集中在5~10月。攀西地区6~10月为雨季,年降水量为800~1500mm。西部高原夷平面区域由于缺乏迎风降雨以及西移水汽含量减少,平均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下。川西山区年降水量如图1.1-2所示。
川西山区山地气候有明显干、湿季之分。干季日照多,湿度小,日温差大,多大风霜雪;雨季日照少,湿度大,日温差小,多冰雹雷电。川西山区降水量受东南季风(太平洋季风)和西南季风(印度洋季风)共同影响,东南季风主要影响川西山区东北部,西南季风主要影响川西山区南部和西南部,降水量空间差异大,年内分配不均。在空间上,川西山区降水量自东向西递减,东部的雅安一带降水量可达1200mm以上,到康定一带递减到
图1.1-1川西山区气候区划图
图1.1-2川西山区年降水量图
800mm左右,西部的石渠、色达一带降水量下降到500mm左右。干旱河谷气候对川西地区降水量具有显著影响,以得荣县为例,属于亚热带干旱河谷气候,平均年降水量仅为327mm,是川西山区年降水量*低的区域。在年内变化上,川西地区降水量年内集中分配,干湿两季分异明显,降水量峰值通常出现在7月,部分年份提前至6月,也有可能退后至8月、9月,尤其是雅安、阿坝州东部、凉山州东部受到华西秋雨影响,9月降水量仍较大,6~9月是川西山区地质灾害防御的重点时期。近40年川西山区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以年际波动为主要特征,根据数据集CMIP6预测,未来川西地区年降水量将呈增加趋势,极端降雨事件有可能增加,对川西山区地质灾害风险将产生较大影响。
二、水文特征
川西地区河流纵横交错,水网发达,属长江水系,径流总量巨大,可达300km3/a以上。长江(金沙江)干流环绕西部及南部省境,长度达1500km以上,川西水系流域如图1.1-3所示。主要支流有雅砻江(包括支流木里河、九龙河)、岷江(包括支流大渡河、青衣江)及沱江,分别于攀枝花、宜宾及泸州三地汇入金沙江或长江;源于岷山及秦巴山区的嘉陵江、渠江等流经东部丘陵地区,在重庆市境内的合川交汇,并于重庆注入长江。研究区江河发育具有山区河道特征,谷坡陡峻,河道弯*,比降大,流水切割强烈。这些河流在四川省内组成了水系网络,不仅有舟楫之利,而且因有巨大的能量而成为可开发的水力资源。
金沙江为长江上游河段,起于青海省、四川省交界处的玉树州直门达(称多县歇武镇直门达村),流经云贵高原西北部、川西南山地,到四川盆地西南部的宜宾市东北翠屏区合江门接纳岷江为止,全长2316km,落差1720m,平均坡降为1.78‰,流域面积为34×104km2。金沙江河床窄,岸坡陡峭,呈“V”形河床,为典型的高山深谷型河道。水量丰沛稳定,年际变化小,多年平均年径流量达1498×108m3。
金沙江有多条支流的流域面积超过1200km2,9条支流的河长超过100km,主要包括水洛河、定*、赠*和巴*。水洛河,源出稻城县北海子山,流经稻城县、理塘县、木里县,至川滇交界处的三江口汇入金沙江,该河长321km,落差3024m,平均坡降为9.42‰,流域面积约为13971km2,河口多年平均流量约为194m3/s。定*,源出四川省理塘县热柯区沙鲁里山西侧,向西转南流入巴塘县境,该河长241km,落差2750m,平均坡降为
11.41‰,流域面积为12163km2,河口流量为179m3/s,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约为59×108m3。赠*,源出四川省新龙县沙鲁里山,北流转西入白玉县河境,在河坡镇附近汇入金沙江,河长228km,流域面积为5470km2,多年平均流量为70m3/s,天然落差约为1660m。
金沙江山高谷深,峡谷险峻,除在支流河口处因分布着洪积冲积扇,河谷稍宽外,大部分谷坡陡峻,坡度一般在35°~45°,不少河段为悬崖峭壁,坡度达60°~70°以上,邓柯至奔子栏间近600km深谷河段的岭谷高差可达1500~2000m。因两岸分水岭之间范围狭窄,流域平均宽度约为120km,邓柯附近*窄,仅50~60km。由于流域宽度不大,支流不甚发育。金沙江是长江泥沙的主要来源之一。屏山站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为2.55×108t,约为宜昌站多年平均年输沙量(5.21×108t,1950~1989年)的49%,少数年份所占比重更大。例如,1974年,屏山站年输沙量达5.01×108t,约为宜昌站(6.76×108t)的74.1%,占长江大通站年平均输沙量的近50%。
图1.1-3川西水系流域图
雅砻江是金沙江*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称多县巴颜喀拉山南麓,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尼达坎多后进入四川省,纵贯甘孜藏族自治州中部及攀西地区西南部,于攀枝花市汇入金沙江,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型河流。干流全长1571km,流域面积为12.86×104km2,
支流呈树枝状分布于干流两岸,区内主要为鲜水河和安宁河。雅砻江总落差约为3830m,平均比降为2.46‰,多年平均流量(河口)为1870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91×108m3。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5kg/m3,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为2550×104t,推移质泥沙平均年输沙量为67×104t。雅砻江干流理塘河口以下,因受锦屏山阻挡,流向骤然拐向北东,至九龙河口附近又转向南流至巴折,形成长达150km的著名雅砻江大河湾,湾道颈部*短距离仅16km,落差高达310m。从河源至河口,干流全长1517km,全流域面积约为13.6×104km2,干流天然落差达4400m,其中四川境内12.49×104km2,天然落差3180m。河口多年平均流量为1910m3/s,年径流量近600×108m3,占长江上游总水量的13.3%。流域内地势高差悬殊,地形复杂,自然景观与水文气象特征均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流域上、中游地区多为森林覆盖,河流输沙强度较弱,含沙量较少。
鲜水河,源于青海省达日县巴颜喀拉山南麓,北源称泥*(泥柯河),流入四川省色达县境,在炉霍与南源达*汇合后称鲜水河,再向南流经道孚县至雅江县以北27km的两河口处汇入雅砻江。该河长541km,落差为1340m,流域面积为19338km2,河口流量为202m3/s,干流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11×104kW。
理塘河,源于甘孜州理塘县西沙鲁里山中段雪山垭口,流经木里县东子、沙湾等13个乡,于盐源北部洼里乡欧家湾注入雅砻江。川西区域内长242.3km,水面平均宽66m,流域面积为10850km2,落差为1331m。主要支流有卧落河、羊奶河、陈昌沟、苦巴店沟、瓦厂河等。理塘河出口多年平均流量为290m3/s,径流量为50.86×108m3。
安宁河,是雅砻江下游左岸的*大支流,发源于冕宁拖乌北部羊洛雪山牦牛山的菩萨冈,上游由苗冲河和北茎河在拖乌大桥汇合后称安宁河,流经冕宁、西昌、德昌3县(市)及攀枝花市的米易县,于米易县安宁乡湾滩汇入雅砻江。安宁河全长337km,干流长303km,流域面积为1.12×104km2。多年平均流量为217m3/s,径流量为69.1×108m3。安宁河谷素有“川西第二大平原”之称,又被誉为川西南的“粮仓”。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属长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川西岷山南麓,东西两源汇于川主寺,自北向南流经松潘、茂县及汶川至都江堰市,出山区而入成都平原,在宜宾注入长江。岷江干流全长735km,总落差为3560m,流域面积为135881km2,其中四川境内为126280km2。流域面积大于500km2的支流有30条,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的支流有10条,河口流量为2830m3/s。岷江较大支流有320条,主要支流右岸有黑水河、杂谷脑河、渔子溪、寿江(寿溪河)、白沙河、大渡河、马边河,左岸有泥溪河、越溪河。黑水河发源于黑水县西部的羊拱山麓和毛尔盖草原,于茂县境西部赤不苏河后向东流经4个乡,在沙坝区的两河口注入岷江。全流域面积为7240km2,占岷江上游流域面积的31.4%。河口多年平均流量为140m3/s,干流全长122km,落差达1048m,平均比降为8.6%。
大渡河是岷江的*大支流,位于岷江西侧,属长江二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阿尼玛卿山脉的果洛山南麓,东源有阿*和麻尔*,于阿坝南部汇合后称脚木足河,西源有杜柯河和色*,于壤塘南部汇合。脚木足河与杜柯河汇合后称大金川,是大渡河主流,南流至丹巴同来自东北的小金川汇合后称大渡河。河流全长1062km,流域面积为7.77×104km2,大渡河支流较多,流域面积在1000km2以上的有28条,10000km2以上的有2条。大渡河上源麻尔*,流经阿坝丘状高原地区,谷地开阔,*流和河滩阶地发育。大渡河径流由降雨形成,部分为融雪和冰川补给。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