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背景
1.1.1放射性的发现及应用
放射性是指某些原子核不稳定,不断自发地放射出粒子或电磁辐射的现象。它是20世纪初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发现之一,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1.1.1.1放射性的发现
1)非自发辖射的发现
非自发辐射是威廉?伦琴(W.Rontgen)发现的W。1895年,伦琴将一块铝箔覆盖在一张被放射线照射了两个小时的纸片上,铝箱表面出现了微小的黑点,这是由于纸片被辐射而产生的非自发辖射穿过了铝箔。同时,1896年,该实验被其他研究者重复并得到了类似的效果。这些实验的结果揭示了辐射的类型和本质,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自发辐射的发现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可勒尔(H.Becquerel)发现了自发辐射。他将包在黑纸中的感光底板与双氧铀硫酸钾盐放在一起时,发现底板被感光了,他推测可能是因为铀盐发出了某种未知的辐射。同年5月,他又发现纯铀金属板也能产生这种自发辐射。此后,他继续对铀进行了研究。随后,法国物理学家玛丽亚?居里(M.Curie)和皮埃尔?居里(P.Curie)在研究中发现了两种放射性元素一镭和钋。他们发现,这些元素会持续释放辐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放射性衰变。贝可勒尔与居里夫妇一起获得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约瑟夫?约翰?汤姆孙(J.J.Thomson)在部分抽真空的放电管中研究阴极发出的射线,并确定这些射线是电荷的载流子,证明它们是由离散的粒子组成的,这种粒子后来被称为“电子进一步揭示了原子的结构和成分构成[11]。
1.1.1.2放射性的应用
放射性现象的发现对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对核物理学和放射性的研究不断深入,放射性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工业和农业等领域。
1)医学应用
在X射线被发现后仅仅三周,在利物浦,医生罗伯特?琼斯(Robert Jones)和物理学家奥利弗?洛奇(Oliver Lodge)用X射线拍摄了一颗嵌在男孩手中的子弹。除了应用于诊断,X射线也被用于肿瘤治疗。**次放射治疗早在1896年就开始了,也就是在伦琴发现X射线的一年后,维也纳外科医生利奥波德?弗罗因德(Leopold FVeund)便使用X射线治愈了贝克痣_。直至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放射医学干预措施一直在癌症治疗的各个阶段发挥重要作用,包括预防、早期发现和筛查、诊断、治疗和姑息性治疗。荷兰放射学家伯纳德?泽德斯?德斯普莱特(Bernard Zeides des Plates)在20世纪30年代发明了断层扫描技术,使获得人体纵向剖面的X射线图像成为可能后来,计算机断层成像扫描(CT)技术的出现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放射性在医学中的应用[15L随着核医学的发展,1910年,放射性示踪剂方法被**次提出,即通过各种合成放射性药物进行疾病诊断,如利用碘(1311)无机盐诊断甲状腺疾病。对于消化道和血管等腔内器官,使用含碘或钡的造影剂进行成像,其X射线衰减系数大,可获得有用的诊断信息[16]。其次,放射性也可以用于摧毁癌细胞来治疗癌症。一些放射性物质也被用于治疗一些难以手术去除的肿瘤,如脑肿瘤等。此外,放射性同位素还可以被用于研究生物化学过程,如测定药物代谢的速率等[19]。放射治疗(radiotherapy,RT)的里程碑事件见表1.1。
2)工业应用
放射性在工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用于材料检测、质量控制和消毒。放射线的穿透能力很强,可以用于检测钢、铝等金属材料的内部缺陷状态。例如,闪光X射线技术可穿透火光和烟雾,在国防兵器测试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已成功用于弹道过程、雷管爆炸等研究[2Q1。放射性同位素在工业生产中可用于筛选和分离出特定的元素,例如工业生产的化学分离过程。
放射性能源是指核反应中产生的能量,它被认为是一种清洁能源,因为它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废物[23L放射性能源的主要生产方法是通过核裂变,利用铀等放射性同位素将核子分裂成两个较小的核子。这个过程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和其他的同位素,如放射性核碎片和放射性同位素这些产物需要经过特殊的处理来避免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影响。
3)农业应用
放射性同位素在农业领域中也有应用。通过不同放射性同位素的测量,可以了解动植物的营养情况和环境地质变化,判断诸如土壤肥力和植物的成熟时间等多方面因素[22L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对土壤和植物的营养状况进行更准确的调查和评估。
1.1.1.3放射性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虽然放射性在医学、工业和农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但是它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尽管放射性不可避免地存在于人类周围的环境中,但是任何潜在的放射性危险都应该受到重视和控制。
1)对人类的影响
放射性会对人类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引起癌症和遗传变异等,甚至可能会导致死亡。正因为如此,使用放射性元素需要特别小心并严格控制。例如,在医疗领域使用放射性药物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措施和程序,以避免对患者、医护人员和公众造成危害。
2)对环境的影响
放射性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例如溶解于水中的放射性物质会进入湖泊、河流和海洋,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在能源生产中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可能会产生放射性废料,需要特别处理和储存,以尽量减少它们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1.1.1.4未来展望
放射性的研究和应用将继续推动现代科技的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放射性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例如,通过基因改造植物来提高产量和抗病虫害的能力,还有可能在医疗领域开发更加智能、高效和安全的放射性药物。虽然放射性在科技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仍需要注意安全控制和管理,确保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降至*低。
总之,放射性的发现和应用是现代物理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放射性在医学、工业、农业和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但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放射性的安全控制和管理,并不断推动其技术应用,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1.1.2X射线放射治疗技术及其发展
1)X射线放射治疗技术
X射线放射治疗技术是医疗领域中一种常见的放射治疗方式。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1895年发现M。这一发现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医学放射学的开端。在X射线发现后的两个月内,它被用于诊断目的的照片拍摄,以及治疗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各种疾病。从那时起,放射治疗的*要原则就是确定病灶耙区的剂量,同时尽量减少正常组织损伤。1913年,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威廉?亨利?布拉格(W.H.Bragg)和他的儿子发现,在放射性元素铀和钍周围的空气中放射出来的a粒子和p粒子可以产生高能X射线,这使得医学领域中的X射线诊断和治疗开始走向实用化。
20世纪30年代,放射治疗成为癌症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20世纪50年代,远距离钴机、直线加速器(linear accelerator,Linac)等高能加速器被研制出来并应用于临床,标志着现代放射治疗的开始。20世纪60年代,电子线加速器的发明使得X射线放射治疗技术的治疗效果得到极大提升mi。此后,直线加速器、同步辐射等技术的应用,使放射治疗技术的真三维(3D)治疗和强化差异化放射治疗等技术得以应用,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为放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在20世纪后期,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等高科技方法得以应用,有助于改善治疗效果并广泛用于肿瘤治疗。IMRT从多个不同角度向靶区发射光子束,从而在减少治疗靶区体积外的非必要剂量的同时,能够实现靶区的高剂量照射。
目前光子治疗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被称为“常规”放射治疗,以区别于新兴的带电粒子放射治疗,如质子和碳离子放射治疗以及硼中子俘获治疗等。
2)放射治疗技术原理
X射线治疗是利用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破坏肿瘤细胞的DNA链和增殖能力,达到消灭肿瘤细胞的目的。具体来说,放射治疗设备产生高能X射线,并通过调节X射线的能量、方向、剂量和线性能量转换系数等参数,使得放射线精准照射到肿瘤部位,同时尽可能少地照射到正常组织。当X射线照射到肿瘤组织时,由于肿瘤细胞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其新陈代谢和生长,因此,肿瘤细胞对X射线辐射更为敏感,而正常组织受辐射后损伤则相对较少,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3)放射治疗临床应用
X射线放射治疗是*常见的癌症治疗方式之一。它既可以*立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治疗方式结合使用,如外科手术、化学药物以及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等。放射治疗可以用于治疗几乎所有的癌症类型,包括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淋巴瘤和脑瘤等。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容积调强放射治疗、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mage-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自适应放射治疗等。
与其他放射治疗技术相比,X射线放射治疗技术具有治疗范围广、操作简便、无创伤等优点。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未来X射线放射治疗技术将会更加普遍和个性化。例如,通过基因检测和计算机模拟等方式,可以实现对患者个体的自适应放射治疗计划,从而实现更加精确的治疗,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也将为放射治疗提供重要的支持,如通过对大量病例的分析与建模,优化放射治疗计划,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尽管X射线放射治疗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由于辐射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危害是不可逆的,因此,需要进行必要的安全控制和监管。*先,需要正确操作放射治疗设备,以确保辐射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其次,需要正确评估患者的安全情况,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尽量避免和减轻并发症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X射线放射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癌症患者,对于某些情况,如儿童和孕妇,或对辐射过敏的患者,应该避免使用该技术。
1.2离子治疗的发展历程
1.2.1离子治疗概念的提出1.2.1.1质子的发现
1816年,英国化学家威廉?普劳特(William Prout)根据早期对原子量值的简单解释提出所有原子均由氢原子组成,在19世纪,人们称之为“普劳特假说”。但当测量到更准确的原子量时,这一假说就被推翻了。作为其他原子的组成部分,类氢粒子的概念是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发展起来的。1886年,尤金?戈尔德斯坦(Eugen Goldstein)发现了阳极射线,并表明它们是从气体中产生的带正电的离子。然而,与约瑟夫?约翰?汤姆孙发现的负电子不同,它们无法与单个粒子区别,因为来自不同气体的粒子具有不同的荷质比(e/m)。1899年,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使用金属箱片研究了放射性的吸收,发现了两种形式的辐射:①阿尔法(a),它被千分之几厘米的金属箔吸收;②贝塔(P),它在被吸收之前可以穿透几毫米厚的铝箔。后来,科学家发现了第三种形式的辐射,称为伽马(Y)射线,它可以穿透厚达几厘米的铅。这三种辐射粒子受电场和磁场影响的方式也不同。
1911年,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不久之后,安东尼乌斯?范登布鲁克(Antonius vanden Broek)提出每个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即它的原子序数)等于它的核电荷。亨利?莫塞莱(Henry Moseley)于1913年使用X射线光谱通过实验证实了这一点。1919年,卢瑟福报告了他的实验结果,他描述说,当他将a粒子发射到空气中,尤其是发射到纯氮气中时,他的闪烁探测器显示出氢原子核的特征,表明氢原子核存在于其他原子核中——这一结果通常被描述为质子的发现卢瑟福确定这种氢只能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