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网线损概述
1.1 电网电能损耗的基本概念
1.1.1 线损电量的定义
1.1.2 线损电量的分类及组成
1.1.3 线损率的定义及分类
1.1.4 线损率的应用价值
1.1.5 常见名词解释
1.2 电网电能损耗的主要环节
1.2.1 导线损耗
1.2.2 变压器损耗
1.2.3 电晕损耗
1.2.4 其他设备损耗
1.3 线损的影响因素
1.3.1 技术线损影响因素
1.3.2 管理线损影响因素
1.3.3 综合影响因素
1.4 线损管理内容
1.4.1 国家电力工业体制改革前的管理体制
1.4.2 职责
二、线损计算基础知识
2.1 线损理论计算基本概念
2.1.1 线损理论计算基本方法
2.1.2 线损计算重要指标
2.1.3 线损理论计算作用
2.1.4 线损理论计算范围
2.1.5 代表日(月)选取原则及负荷
2.1.6 线损理论计算要求
2.2 高压电网电能损耗计算
2.2.1 基本原则
2.2.2 潮流算法
2.2.3 高压直流系统线损理论计算
2.2.4 主网理论线损计算
2.2.5 电晕和电晕损耗理论计算
2.3 配电网的电能损耗计算
2.3.1 基本原则
2.3.2 采用等值电阻法算电阻
2.3.3 引入K系数算电流
2.3.4 均方根电流法
2.3.5 平均电流法
2.3.6 电量法
2.3.7 容量法
2.3.8 配电网线损的其他问题
2.4 低压电网电能损耗计算
2.4.1 计算单元
2.4.2 台区损耗率法
2.4.3 电压损耗率法
2.4.4 竹节法
2.4.5 等值电阻法
2.4.6 迭代法
三、同期线损
3.1 基本概念
3.1.1 同期线损定义
3.1.2 同期线损基础条件
3.1.3 同期线损意义
3.1.4 同期线损存在困难
3.1.5 基本流程
3.2 同期线损相关算法
3.2.1 线损率
3.2.2 有损线损率
3.2.3 各级线损率
3.2.4 同期线损异常指标
3.3 线损“四分”统计计算
3.3.1 分区统计计算
3.3.2 分压统计计算
3.3.3 分线统计线损计算
3.3.4 分台区统计线损计算
3.4 同期线损管理系统
3.4.1 系统建设背景及意义
3.4.2 同期线损系统功能
3.4.3 同期线损高级应用
四、线损分析与治理
4.1 线损统计分析
4.1.1 线损统计的要求
4.1.2 线损电量和线损率统计实例
4.1.3 线损分析的方法
4.1.4 理论线损计算结果分析
4.1.5 电网线损综合分析
4.1.6 线损率分析
4.1.7 线损构成分析
4.1.8 网损电量分析
4.1.9 实际线损率与理论线损率的对比分析
4.1.10 固定损耗与可变损耗所占比重的对比分析
4.1.11 可变损耗与固定损耗所占比重的对比分析
4.1.12 线路导线线损与变压器铜损的对比分析
4.1.13 配电线路的网损分析
4.2 线损治理
4.2.1 管理降损
4.2.2 技术降损
五、技术降损评价分析
5.1 技术降损规划经济性评估指标体系
5.2 技术降损规划经济性评估流程
5.3 基于模糊评价法的技术降损规划项目经济性评估
5.4 规划方案的不确定性分析
六、技术降损评价案例
6.1 技术降损综合分析思路
6.2 技术降损综合分析实际案例
6.2.1 配电变压器降损改造
6.2.2 配电线路升级改造
6.2.3 其他设备升级改造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