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2024中国海外网络传播力建设报告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4302551
  • 作      者:
    张洪忠,方增泉,周敏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5-0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洪忠,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传播效果测量、智能传播、传媒公信力等。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4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项目(原937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以及中宣部、国家网信办、外交部等委托项目多项。发表SCI、SSCI等英文论文近20篇,CSSCI等中文论文140余篇,出版专著5部,参与编著近10部。

  方增泉,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党委书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新闻与传媒研究中心主任、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网络素养、高校海外网络传播力、教师教育政策、党的建设。

  周敏,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国际传播策略与效果评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关系分会常务理事、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美国肯塔基大学传播与信息学院访问学者。独立承担中宣部、国家网信办等部委委托课题多项,独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等多项。长期关注风险传播、国际传播、品牌营销与新媒体领域研究,在《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Health Communication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展开
内容介绍
  《2024中国海外网络传播力建设报告》选取中国187所大学、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属的97家中央企业以及337座城市(自治州、地区、盟)作为研究对象,从在场度、关注度、承认度三个层次切入,基于Google、Wikipedia、Facebook,X(Twitter)、Instagram、You Tube、TikTok、ChatGPT8个平台挖掘数据并开展分析,通过模型设置和算法测量,呈现2024年中国大学、中央企业、中国城市海外传播力最新进展和主要特征,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提供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2024中国大学海外网络传播力建设报告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下,中国大学已然成为中国形象国际传播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能够助力中国更为有效地扩大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持续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为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稳健前行铺就坚实的道路。
  本报告汇集中国187所大学,包括144所中国内地大学、43所中国港澳台地区大学在Google、Wikipedia、X、Facebook、Instagram、YouTube、ChatGPT以及TikTok这8个不同海外网络平台上的建设信息,对3个维度下46个具体指标进行统计。
  通过综合模型计算得出中国187所大学海外网络传播力相对指数总得分。
  研究发现,大学海外传播力分布如下:
  (1)187所中国大学海外网络传播力综合指数得分靠前的大学依次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澳门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其中,内地大学7所、香港地区大学2所、澳门地区大学1所。
  (2)144所中国内地大学海外网络传播力综合指数得分靠前大学的依次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3)第一层次在场度:187所中国大学海外网络传播力在场指数得分靠前大学的依次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澳门大学、天津大学。其中,内地大学6所、香港地区大学3所、澳门地区大学1所。144所中国内地大学海外网络传播力在场指数得分靠前的大学依次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
  (4)第二层次关注度:187所中国大学海外网络传播力关注指数得分靠前的大学依次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天津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澳门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其中,内地大学7所、香港地区大学2所、澳门地区大学1所。144所中国内地大学海外网络传播力关注指数得分靠前的大学依次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天津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复旦大学、长安大学。
  (5)第三层次承认度:187所中国大学海外网络传播力承认指数得分靠前的大学依次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香港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其中,内地大学9所、香港地区大学1所。在承认维度,内地大学占比有显著的提升。144所中国内地大学海外网络传播力承认指数得分靠前的大学依次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
  研究发现,2024年中国大学海外网络传播力具有以下11个特征:
  (1)2024年,我国头部大学海外网络传播力进步显著。清华大学超越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高校综合指数达95.60分。北京大学排名、浙江大学排名超越参照的4所日韩大学,且北京大学(92.14分)与哈佛大学差距仅0.69分。内地大学海外网络传播力呈现头部效应,在144所内地大学中,仅37.5%的高校综合指数超总体均值,多数低于平均水平。
  (2)在场维度,对比美、日韩参照大学,清华大学表现突出,总分99.01,超越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Wikipedia平台得分虽稍落后,但社交媒体与视频平台占优,如Fa-cebook、YouTube得分超过耶鲁大学。内地大学头部效应显著,武汉大学(第7)之后断崖下跌,前序多在70~99分,后序多在30~50分。内地头部大学在视频平台平均得分仅为61.82分,亟须强化海外视频平台建设宣传。
  (3)关注维度,对比美、日韩参照大学,清华大学稍逊于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差距约2分,北京大学仅次于清华大学,且后续美、日韩大学得分均不超82分。内地大学头部效应更加显著,中国美术学院(第4)之后断崖下跌,多数得分较低。
  (4)承认维度,对比美、日韩参照大学,清华大学明显下降,但各个平台的建设较为平均,得分位于93~99分。内地大学的下降趋势较为平缓,且各所大学在各个平台上的得分差距也较小。
  (5)中国美术学院与游戏《第五人格》通过联名服装和配饰联动传播。游戏以中国古代元素为灵感,融人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如青花瓷、古代服饰纹样和书法元素。古代服饰元素的运用与《第五人格》角色设定的哥特风格相得益彰。
  (6)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利用“粉丝效应”带来流量,借助高校知名人物宣传、外校知名人物来访、“网络大V”三种形式构建传播纽带。例如,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谈论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德国总理舒尔茨参观同济医学院、复旦大学“53岁母亲”的毕业典礼,因名人效应而备受关注。
  (7)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西南大学等以专业学术科研成果提升高校影响力。例如,清华大学超灵敏微腔电场传感器开发成果刊登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北京大学、云南大学等通过珍稀动物保护传播中国生态文化,如北京大学保护中华白海豚。武汉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通过科技赋能生活彰显中国科技应用成效,如武汉大学推出世界上第一件隐形斗篷,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2024中国大学海外网络传播力建设报告 001
摘要 001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方法 003
(一)背景 003
(二)平台选择 004
(三)指标 005
(四)算法 007
(五)数据采集 008
(六)研究对象 008
二、中国大学海外网络传播力指数 015
(一)中国大学海外网络传播力综合指数 015
(二)第一层次:在场度 021
(三)第二层次:关注度 037
(四)第三层次:承认度 052
(五)三个层次排名序列的相关性分析 068
三、中国大学海外网络传播力基本特征分析 069
(一)游戏出海与大学文化交融:中国美术学院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069
(二)名人效应: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利用“粉丝效应”带来流量,搭建国际交流和文化认同的桥梁 072
(三)学术科研: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西南大学等以前沿成果助力高校海外影响力提升 081
(四)古韵新程:北京语言大学、山东大学、天津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留学生以创意作品融贯中外文化 087
(五)异域视角: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以跨文化叙事为线索,构筑海外传播桥梁 094
(六)校企联动:华北电力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和企业深度合作,推动科研创新 102
(七)缺失的互动对话:传播主体意识不强,在场双方对话效能不足 105

第二章 2024中央企业海外网络传播力建设报告 108
摘要 108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方法 110
(一)背景 110
(二)研究方法 111
二、中央企业海外网络传播力指数 119
(一)中央企业海外网络传播力综合指数 119
(二)第一层次:在场度 121
(三)第二层次:关注度 127
(四)第三层次:承认度 132
(五)三个层次排名序列的相关性分析 138
三、中央企业海外网络传播力基本特征分析 138
(一)从新媒体走进大模型: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等利用大语言模型赋能国际传播 138
(二)从“TA力量”到“她力量”: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关注女性力量 145
(三)从“严肃化”到“年轻化”: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打破沟通壁垒,实现“破圈”传播 154
(四)从“记录”到“纪录”: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创作微纪录片,致力高质量视频传播 159
(五)从“情动”到“意动”: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等借助铁路建设搭载东道国员工温情叙事 164
(六)从“入乡”到“随俗”: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等以节俗交融促进文化共生 168
(七)从“数”到“质”,从“单”到“多”:能源、航空公司领航,多平台构建海外传播话语体系 171
(八)有“回”无“应”:互动空间运营欠缺,沟通桥梁搭建受阻 172
第三章 2024中国城市海外网络传播力建设报告 176
摘要 176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方法 178
(一)背景 178
(二)研究方法 179
二、中国城市海外网络传播力指数 183
(一)中国城市海外网络传播力综合指数 183
(二)第一层次:在场度 197
(三)第二层次:关注度 212
(四)第三层次:承认度 227
(五)三个层次排名序列的相关性分析 242
三、中国城市海外网络传播力基本特征分析 242
(一)“144小时+City walk”:上海、北京、南京等多城市传播过境免签政策获得海外关注 242
(二)哈尔滨、洛阳等网红城市的国内讨论热点破圈海外 245
(三)航展、机器人、无人驾驶等科技叙事助推城市品牌国际化 248
(四)亚运会、电竞游戏赛事报道增加城市国际关注度 250
(五)非遗、雕塑、瓷器等中国文化要素赋能城市对外传播 252
(六)烟台苹果、宜昌白玉桃、东北有机大米等地方特色农产品赋能城市国际宣传 255
(七)重庆、杭州、武汉等城市借助生活烟火气助力跨文化传播 257
(八)深圳无人机表演、南京MBTI等艺术创意打造城市国际传播新名片 261
(九)内容整合传播效果有待完善 264
(十)互动传播层面海外用户参与度低 26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