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长江文化研究.第1辑
0.00     定价 ¥ 7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3415467
  • 出 版 社 :
    团结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2-01
收藏
内容介绍
  长江,这条孕育了世界伟大文明的壮丽大河,不仅滋养了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更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然而,在全球化和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以及世界大河文明对话的兴起,长江文化这一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激荡、冲撞、交流和融合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努力建设长江文化高地,已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它既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也是弘扬世界文明的责任。
  一、长江文化高地的基本内涵
  长江,这条神奇的河流,位于地球北纬30。线上,与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等共同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辉煌。长江文明,历经万年沧桑,始终生生不息,闪烁着独特的光芒,成为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文明之一。
  长江文化高地,是基于中华长江流域独特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以流域的生产力水平为标志,形成的具有强大辐射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体系。它不仅是俯瞰四周、光芒四射的文化重镇,更是人类与长江流域时空交织的多层次、多维度文化复合体的载体。这个文化高地,涵盖了山川湖泊、农耕渔牧、经贸商贾、思想伦理、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二、建设长江文化高地的重要任务
  长江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世代影响着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为了充分展示长江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强大生命力,我们必须努力建设长江文化高地。
  首要任务是利用长江流域高地强大的辐射力,深入挖掘长江文化的内涵。这包括历史、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等多个方面。通过组织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专著,推出如《中华长江文化大系》等鸿篇巨制,让世人更加了解长江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次,要加大对长江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并积极开发其利用价值。这些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都是长江文化的瑰宝。我们要通过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让这些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当下,湖北省长江文化研究院跟进国家战略,研究推出了“长江文化新高地”平台,汇聚了国内100余所知名高校的500余位对长江文化感兴趣、有造诣的专家、学者,2000余家国内外核心人文综合性期刊,5000余位雏鹰学者,共同形成对长江文化纵深集群式研究和传播性的阵营。这一高地的建立,旨在打造一个现代的,集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知识传播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文化网络,让高校的专家、学者,可以共同享有研究资料、交流学术成果,协同推进长江文化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
  最后,要利用流域高地的辐射力,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核心动力。我们要鼓励学者、艺术家等创作者,利用更新颖的创作方式和载体,反映长江文化的精髓。同时,通过现代展示手段,如沉浸式展示、全息影像、微电影等,推动长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快速融合。
  三、建设长江文化高地的紧迫性
  既然长江文化早已具有世界属性,且其生命力顽强、从未间断,那么我们必须认识到建设长江文化高地的紧迫性。
  首先,必须认识长江文化传承的紧迫性。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传统技艺、民间艺术以及民俗风情等正面临失传的危险。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和传承长江文化。
  其次,必须认识长江文化创新的紧迫性。作为世界性古老大河文明的中国,有责任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要秉承开放与创新的理念,推动长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并向世界辐射。
  最后,必须认识长江文化交流的紧迫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已成为各国之间相互理解、增进友谊的重要桥梁。我们要推动长江文化走向世界,提升国家文化的软实力和民族的自信心。
  建设长江文化高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长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交流。让长江文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展开
目录
本辑特稿
湖北省长江文化研究院对长江文化研究的历史贡献及新时代使命
国际传播视域下长江文化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未来进路

思辨长江
长江流域生态的文学书写
太极思想与连续宇宙:长江流域易学生态思想新说
长江的文化意象及其当代建设刍议
以雅为本,以余为美——审美感通学视域下的《大雅堂乐府》

马克思主义与长江文化
弘扬长江文化的新路径:红岩精神数字化传播的“时度效”探赜

教育与文化脉动
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研究——以弘扬长江文化为例
产教融合背景下长江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研究

文化地理与社会经纬
武汉文化与文学传统优势论
从长江流域到“胡焕庸线”以西地区就业的心理层面思考——基于无边界生涯理论分析
基于文化创意视野的湖北省长江水文化保护研究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荆楚美食名称英译研究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从“万里茶道”到“一带一路”:湖北省-俄罗斯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历史脉络与时代新篇

长江流域的文化艺术传播
《离骚》四个英译本的翻译风格对比研究——基于语料库的统计与分析
李清照沿江之行与池州词考
数字技术赋能“三节龙·跳鼓”的创新传播
博物馆品牌授权新形式探析——以湖北省博物馆为例
……

长江文明考古与文化遗产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