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黔东南芦笙文化研究
0.00     定价 ¥ 8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807705444
  • 作      者:
    杨正平
  • 出 版 社 :
    孔学堂书局
  • 出版日期:
    2025-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杨正平,男,苗族,1971年12月生于贵州省丹寨县龙泉镇排牙苗寨。1992年9月考入贵州省艺术学校芦笙班学习,师从于贵州民族大学芦笙教育家、演奏家、作曲家杨昌树老师,1995年毕业,同年10月参加工作,1997年考入贵州大学,师从于芦笙改革家、演奏家、作曲家、国家一级演奏员东丹甘老师。2007年考入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专业学习,2010年获本科学历。曾任凯里市文工团副团长、团长,凯里市非遗中心副主任,现为贵州凯里学院副研究馆员、黔东南州州管专家、黔东南州音协副主席、省级芦笙乐舞代表性传承人、贵州省甲秀文化人才、贵州省芦笙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笙专业委员会会员、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专家成员。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将芦笙作为中国黔东南地区的传统乐器文化给读者做了详细的介绍。探讨了芦笙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价值和潜力。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芦笙文化作为黔东南地区的特色吸引着众多游客,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着重对芦笙文化传承人的研究,了解他们的传承经历和技艺传承方式,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多维度、全方位的探索。为民族学、音乐学等领域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和新的视角,有助于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并且深入挖掘了黔东南芦笙文化的内涵,展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增进了人们对黔东南地区社会文化的了解,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可为当地旅游开发、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芦笙的产生背景
第一节 黔东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
第二节 芦笙的发展历史与产生背景
第三节 黔东南民族芦笙的起源
第二章 黔东南民族芦笙的形制研究
第一节 黔东南古代芦笙形制研究
第二节 关于芦笙形制的传说
第三节 黔东南芦笙的基本构造
第四节 黔东南芦笙的装饰和文化特征
第三章 黔东南民族芦笙装饰研究
第一节 芦笙的装饰工艺概述
第二节 黔东南芦笙装饰在宗教和节日仪式中的应用
第三节 芦笙装饰与文化传承
第四节 芦笙装饰的现代演变
第五节 芦笙装饰与当地手工艺发展
第六节 芦笙装饰的保护与传承
第四章 黔东南民族芦笙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 原生性
第二节 群众性
第三节 民族性
第四节 民俗性
第五节 艺术性
第五章 黔东南民族芦笙的文化功能
第一节 记载历史功能
第二节 丧葬祭祀功能
第三节 娱人功能
第四节 教化功能
第五节 构建和谐社会
第六章 黔东南的芦笙文化圈
第一节 黔东南民族芦笙文化圈的形成
第二节 黔东南各族芦笙文化
第七章 黔东南民族芦笙的种类
第一节 竹制芦笙
第二节 木制芦笙
第三节 藤制芦笙
第四节 不同族群的芦笙形制
第八章 黔东南地区民族芦笙的改良
第一节 传统芦笙的改良过程
第二节 传统芦笙的现代化改良
第三节 改良技术手段与传统文化的平衡
第九章 黔东南民族芦笙词研究
第一节 芦笙词概述
第二节 芦笙词的种类及功能
第三节 黔东南民族芦笙与民俗
第十章 黔东南芦笙音乐的文学分析
第一节 芦笙音乐中的文学题材与意象
第二节 芦笙音乐歌词的文学韵味
第三节 芦笙音乐中的叙事艺术
第四节 黔东南芦笙音乐的地域特色
第五节 芦笙音乐的文学意义与价值
第十一章 黔东南芦笙舞研究
第一节 黔东南民族芦笙乐曲
第二节 黔东南民族芦笙舞蹈
第三节 黔东南地区芦笙舞蹈、音乐和芦笙词之间的联系与相互影响
第十二章 黔东南地区的芦笙节庆
第一节 黔东南地区芦笙节庆的产生和文化研究
第二节 芦笙节庆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 芦笙节庆的意义与价值
第十三章 芦笙节庆上的乐器表演
第一节 芦笙节庆的传统乐器
第二节 芦笙节庆的艺术表现形式
第三节 芦笙节上的民俗表演与展示
第四节 芦笙节庆的衍生活动
第五节 芦笙节庆的保护与传承
第十四章 芦笙音乐的传承与教育
第一节 黔东南芦笙音乐的传承
第二节 黔东南芦笙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与现状
第十五章 芦笙音乐的现代转化
第一节 芦笙音乐的传统文化价值和现代化的结合
第二节 芦笙音乐的表演艺术现代化
第三节 芦笙音乐的传承与创新
第四节 芦笙音乐在流行音乐中的应用
第五节 芦笙音乐的教育推广和传播
第十六章 女性与芦笙文化
第一节 女性与芦笙乐器的制作与演奏
第二节 芦笙文化中的女性传统习俗
第三节 女性与芦笙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第四节 女性视角下的芦笙文化保护与传承
第五节 未来发展:女性与芦笙文化的新机遇与挑战
第十七章 芦笙音乐的即兴创作
第一节 芦笙音乐即兴创作的缘起
第二节 即兴创作的技巧和灵感
第三节 即兴创作与传统乐曲的关系
第四节 即兴创作的发展前景与挑战
第五节 即兴创作的教育意义
第十八章 芦笙在现代音乐作品中的应用
第一节 芦笙在传统音乐中的角色
第二节 现代音乐风格与芦笙的跨文化创新
第三节 芦笙的现代演奏技术
第四节 芦笙元素的音乐创作案例分析
第十九章 芦笙音乐的录音与传播
第一节 黔东南芦笙音乐的功能
第二节 芦笙音乐的录音技术演变
第三节 民族音乐录音的特殊要求
第四节 黔东南芦笙音乐的传播渠道和新媒体的影响
第五节 录音技术在保护芦笙音乐中的作用
第二十章 技术进步对黔东南芦笙音乐的影响
第一节 技术数字化对芦笙制作和演奏的影响
第二节 技术创新对芦笙音乐的传承与教育的影响
第三节 技术进步对芦笙产业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技术进步对芦笙民俗活动的影响
第二十一章 黔东南芦笙音乐与现代媒体的关系研究
第一节 黔东南芦笙音乐概述
第二节 现代媒体发展趋势
第三节 芦笙音乐的媒体传播现状
第四节 案例分析:媒体中的芦笙音乐项目
第五节 现代媒体与芦笙音乐的互动机制
第二十二章 芦笙音乐的国际交流与影响
第一节 黔东南芦笙音乐的国际交流历程
第二节 黔东南芦笙音乐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
第三节 黔东南芦笙音乐对外国音乐的影响
第四节 黔东南芦笙音乐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第五节 黔东南芦笙音乐的国际文化交流和影响
第二十三章 芦笙音乐在城市化背景下的生存
第一节 芦笙音乐的历史渊源
第二节 芦笙音乐的文化内涵
第三节 城市化对芦笙音乐的冲击
第四节 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融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