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从电业管理总局职工学校到华北电力大学(1950-1995):以口述史为中心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838649
  • 作      者:
    王硕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硕,安徽宿州人。中国近现代史博士,副教授,曾工作于华北电力大学,兼任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青年研究员,现任职于国家电投集团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主持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重点课题两项,主编《大学生笔下的能源电力史话》,参编《北京学府的红色文化》《华北电力大学校史(1958—2018)》,在《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文章10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所学校真正的历史全貌是难以用文字完整呈现的。本书仍希望综汇各方资料,与大家分享这所学校五十六年间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部分往事。

1949年,中国电力行业百废待兴,急需人才。1950年,中央燃料工业部电业管理总局职工学校应运而生。之后,这所学校九转曲折办学,建校于西城区大盆胡同,曾迁校天津,又转回北京定址西直门外北下关,再建新校于清河小营,忽辗转至河北邯郸岳城水库,继而定校址于保定,其间索回部分小营校园,并于昌平朱辛庄、保定再建新校区。学校也建成重点中专学校,又“中专戴帽”升格为北京电力学院,继而改名河北电力学院,再改称华北电力学院,直至1995年两地合建华北电力大学。

这是一个学校的个案,也映射了教育的发展、行业的变革和时代的变迁。贯穿其中的主线是这所学校的迁徙与发展,其背后则隐含了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调整、探索、改革,能源电力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逐步提档升级,反映了政府、行业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协调、成长。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从电业管理总局职工学校到北京电气、电力工业学校(1950—1953)

  第一节 电力行业人才短缺与华电开端

  第二节 在辗转两迁中艰难办学

第二章 “一五”计划时期的北京电力学校(1953—1958)

  第一节 行业发展和苏联模式的双重影响

  第二节 中等专业教育也向苏联学习

  第三节 教师和学生在新环境之中成长

第三章 升为本科:北京电力学院(1958—1962)

  第一节 改为大学

  第二节 大学成立后的分离迁徙与艰难发展

  第三节 建院之初的曲折前进

  第四节 在饥馑岁月尝试创办新专业

第四章 北京电力学院的融合发展与压缩拆分(1963—1969)

  第一节 哈尔滨工业大学带来新力量

  第二节 调整中求巩固,巩固中求发展

  第三节 再度受挫

第五章 猝然出京和寻址保定(1969—1970)

  第一节 国内政治运动与周边国际环境日趋紧张的双重变奏

  第二节 京校外迁背景下迁校河北

  第三节 迁徙后的彷徨与迷茫:我们向哪里去

  第四节 新机遇:迁校保定

第六章 河北电力学院、华北电力学院(1970—1978)

  第一节 建设新校园、迎接新学生

  第二节 整顿与反复

  第三节 新时期:新招生、新提升、新校名

  第四节 教育发展迎来改革开放的春天

  第五节 面向世界虚心问学

第七章 艰难回京:华北电力大学之两地办学一体管理(1978—1995)

  第一节 在清河创办北京研究生部

  第二节 积极争取办学场所与回京之地

  第三节 成立管理干部学院和回京发展

  第四节 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和北京动力经济学院

  第五节 两地建设新校区,拓展办学新空间

  第六节 组建华北电力大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主管电力教育工作的水利电力部(电力工业部)领导人员与机构沿革(部分)

  附录二 从电业管理总局职工学校到华北电力大学历任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

  附录三 从电业管理总局职工学校到华北电力大学历任校院长

  附录四 从华北电力学院研究生部到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历年办学规模一览(1986—2017)

  附录五 从北京电力学院到华北电力大学本专科历年办学规模一览

  附录六 大事记略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