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您是否常常渴望寻觅到一片宁静的精神乐土?哈达瑜伽,调和阴阳,唤醒潜能,已成为无数人追求身心平衡的首选。《冥想力:哈达瑜伽疗愈之道》一书,开启冥想之门的金钥匙,助您在一呼一吸间净化精神世界,重塑自我,踏上深度疗愈的奇妙旅程。
本书是一部介绍哈达瑜伽冥想的实用著作。瑜伽可分为智瑜伽、业瑜伽、信仰瑜伽、哈达瑜伽、王瑜伽、昆达里尼等六大流派,当今世界最盛行的是以调息与体位法为中心的体动瑜伽,即哈达瑜伽。人们谈论哈达瑜伽以体位的内容为主,但在哈达瑜伽中冥想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本书系统介绍了传统的哈达瑜伽有关冥想的内容,以及实践方法。同时,作者与时俱进,高度关注当代冥想问题。结合当代现实,提供了当代哈达瑜伽习练者喜闻乐见的冥想和实践方式。
明象:古鹿老师,时间过得真快啊,认识您已经七年了,从您这里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学会了很多为人的道理,内心充满了感激之情。好几年来,我一直在思考有关冥想的问题。你曾经教导我的冥想方法,我也一直在实践,给我带来了莫大的益处。这次来看望老师,我想就冥想问题系统地询问您,希望得到您的帮助,消除我的困惑。
古鹿:明象啊,很高兴你来看我,我看你的气色很好,精神饱满,让人喜悦。我教的冥想方法,你能坚持这么久,真让人佩服。今天,你来咨询有关冥想的问题,我希望我们进行系统的探讨,可能花费你不少的时间,我建议录音下来,并整理成文字,最后出一本有关冥想的书籍。这本书或许可以帮助其他对冥想感兴趣的人。
明象:老师,太感谢了。按照您的吩咐,我把我们的交流录音下来,然后尽快整理出来。对我们的交流,我已经迫不及待。
古鹿:我们先界定我们交流的范围。冥想是非常复杂的,要真正弄明白冥想以及真正的实践,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实践,也就是要躬身入局。鉴于冥想在当今时代的流行以及它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我们要耐心地看看冥想的方方面面。但你知道,老师多年来从事的研究属于瑜伽、阿育吠陀和吠檀多哲学,所以,我要谈的冥想主要涉及的就是这些方面,不准备讨论诸如耆那教、佛教、道教、西方哲学(如新柏拉图主义)和宗教中的冥想。另外,我们也注意到国内外对冥想的研究很广泛,我们考虑更多地从自己的视角、从哈达瑜伽的角度来探讨冥想。
明象:老师,这还是第一次听您说哈达瑜伽冥想。在我的脑子里,哈达瑜伽主要是探讨体位的,也涉及一些清洁法和调息法。如今,您要系统谈论哈达瑜伽冥想,真是瑜伽人的福分。
古鹿:不是,很多人对哈达瑜伽有不少误解呢!今天普通人谈的哈达瑜伽和历史上的古典哈达瑜伽有很大的差别。正如阿利斯戴尔·希勒(Alistair shearer)注意到的:今天打着“哈达瑜伽”旗号的瑜伽课程与古典哈达瑜伽大相径庭。简单来说,在15世纪的印度,即哈达瑜伽经典作品《哈达瑜伽之光》写成之时,“哈达瑜伽”的含义与它在21世纪的西方世界中的含义截然不同。
同样地,古典哈达瑜伽和当前中国流行的哈达瑜伽有着天壤之别。
明象:有什么差别呢?
古鹿:我们就谈几点吧。首先,它们在瑜伽目标上的不同。古典哈达瑜伽是为了达至三摩地,也就是最终的自由。当代哈达瑜伽主要关心的是身体的健康、美丽、减压、塑身、康复。其次,在瑜伽人群上的不同。古典哈达瑜伽修习的人显然有限,师徒传承明显,主要是男性。当代哈达瑜伽修习的人群广泛,并且以女性为主。第三,在哲学观上的不同。古典哈达瑜伽的一个基本哲学立场是透过身体达到瑜伽的目标;而当代哈达瑜伽则是基于身体本身,身体就是目的。我们基于古典哈达瑜伽和当代哈达瑜伽的差异而进一步探讨的冥想也会有明显的差异。
明象:老师,您说到了哈达瑜伽冥想,我们就把注意力转移到冥想上吧。说起冥想,我就会想到不食人间烟火的苦修者在喜马拉雅山上某个山洞里的情景。我在书上读到,冥想者在寒冷的山上冥思苦想,最后达到觉悟,修出无法想象的巨大能力。老师,苦修和冥想是不是总是在一起的?
古鹿:在传统的理解中,人们总容易把冥想和苦修结合在一起,并且总和普通人的生活分离开来。但我们不能总停留在这样的理解和意象中。我们需要对冥想有更深入、更客观的认识。
明象:请告诉我,冥想的真实含义。
古鹿:英文中meditation一词来自古代法语meditacioun一词,而该词来自拉丁文meditatio。Meditatio发端于其动词meditari,其意思是“思考、沉思、设计”。
在古代印度,表达冥想的词是梵文dhyāna,它的意思是“沉思、反思、深刻而抽象的冥想”。Dhyāna一词的词根dhi,意思是“想象的愿景”,并且和拥有知识、智慧和口才的女神萨拉斯瓦蒂有关。
明象:哈,从您这个解释看,冥想和苦修并不是非得结合在一起。
古鹿:是的。但苦修中的冥想可能会更加专注,不受任何影响,也会带来更加明显的效果。所以,你看古代印度的瑜伽士,他们总是把冥想和苦修有机结合。神话中,瑜伽之主希瓦(湿婆)是苦修者,也是冥想者。在中国佛教中,dhyāna被理解为禅,从事冥想就是禅修。禅修并不意味着苦修。随着时代的发展,冥想在西方逐渐走向去宗教化,社会上盛行的是非宗教化的冥想(dhyāna),即正念(mindfulness)实践。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