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包括八章。第一章是对中东欧国家劳动与雇佣管制的基本情况进行梳理,并基于政策导向和历史影响,将中东欧国家劳动关系分为三种类型。本章还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构建了劳动与雇佣管制体系的利益相关者理论框架,涉及政党/政府、官僚机构、社会伙伴和国际机构四类利益相关主体以及社会对话制度、集体谈判制度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三种主要制度框架,探索中东欧国家不同劳动与雇佣管制体系发展轨迹的作用主体及机制。第二章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劳动雇佣管制角度对中东欧国家劳动与雇佣管制中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包括政党和社会伙伴等国内利益相关者,也包括欧盟、世界银行等国际利益相关者,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中东欧国家不同劳动与雇佣管制体系的形成。第三、四、五、六、七章分别对斯洛文尼亚(社会伙伴关系模式)、波罗的海国家(波罗的海模式)、罗马尼亚(波罗的海模式)、波兰(维谢格拉德集团模式)和斯洛伐克(维谢格拉德集团模式)的劳动与雇佣管制进行了回顾和梳理,论述了各利益相关主体如何影响各国劳动与雇佣管制体系的形成。第八章先对中东欧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进行分析,然后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对中东欧国家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行介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