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网络文学研究年编 2023
0.00     定价 ¥ 13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39683126
  • 出 版 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01
收藏
内容介绍
  截至2023年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数据显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2亿人。据全国50家重点网络文学网站数据,作品总量超3000万部,年新增作品约200万部,增速趋缓,平台对创作质量重视程度提高。网络文学推介引导力度增强,类型进一步融合创新,现实、科幻、历史等题材成果丰硕,主流化、精品化进程加快。
  1.精品创作已成业界共识。中国作协发布2023年网络文学选题指南,围绕新时代山乡巨变、中国式现代化、科技创新和科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民美好生活等重点选题,扶持45部优秀作品,引导网络文学创作;举办“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改稿班,对20部现实题材作品组织集中改稿,作家现实题材创作能力有所提升;《向上》《陶三圆的春夏秋冬》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国家新闻出版署继续实施“优秀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中宣部协调学习强国平台开展“2023优秀网络文艺作品年展”活动,15部网络文学作品入选。
  2.现实题材创作呈现类型融合特征。经过扶持引导,现实题材创作数量、质量均有较大提升,本年度新增现实题材作品约20万部,总量超过160万部,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更多网络作家向现实大地投注目光,发挥想象力优势,探索书写现实新路径。年度优秀现实题材作品大多呈现“现实+”的融合性,类型更趋成熟。作者精品意识增强,呈现与传统文学融合的趋势。如《茫茫黑夜漫游》以夜间网约车司机的视角“景观式”速写都市人间百态;《沪上烟火》用上海方言展开20世纪80年代上海充满“人间烟火气”的世情长卷。部分作品聚焦专业性强的行业,呈现“现实+行业文”的特征,《国民法医》将现实题材、“系统”设定和行业文融合,工笔描摹法医的职业全貌。部分作品呈现“现实+言情”的特征,如《柳叶刀与野玫瑰》书写神经外科医生的科研与临床工作,将情感叙事细腻融入新时代女性科研人自强奋进的主线。部分作品在写法上融合多种叙事模型,如《特工易冷》将流行的“战神归来”叙事结构用于现实题材创作,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3.科技科幻题材不断取得创新突破。中国作协实施“2023年度中国网络科幻文学创作扶持计划”,多网站开启科幻题材征文,网络作家纷纷转型科幻写作,将人工智能等元素融入创作,体现了网络作家对时代的热诚关切和对未来的深入思索。全年新增科幻题材作品约25万部,同比增长15%,现存科幻题材作品近200万部。《我们生活在南京》获“银河奖”“星云奖”;《隐秘死角》以近未来的科幻想象唱响人类的勇气赞歌,获第34届“银河奖”网络文学奖;《穿越微茫》《深海余烬》《深渊独行》等深入探讨未来人类在危机中延续文明之路。表现科技创新的作品日益增多,如《只手摘星斗》用硬核专业知识展现中国卫星导航的发展历程;《大国蓝途》用翔实细节书写我国水下机器人研发的筚路蓝缕。
  4.历史、幻想等类型呈现多元素融合趋势。历史题材创作工笔还原朝代风貌,体现出正确的人民史观。《终宋》展现了南宋末年小人物在乱世的建功之途;《晚唐浮生》讲述烽火之中底层武官的挣扎与韧劲;《北宋穿越指南》以幽默老到的文笔与有根有据的细节展现北宋的世情风貌;《满堂华彩》重现盛唐之雄浑华美;《衣冠不南渡》以精彩的智斗复现三国的朝堂之争。幻想题材创作高度成熟,多与流行元素、思潮融合。《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以出色的群像设计和热血的家国情怀“出圈”;《天启预报》展开精彩繁复的奇幻设定,表达浪漫的理想主义内核;《天之下》以宏大缜密、层层推进的“大江湖”书写掀起武侠文复古浪潮;《道诡异仙》将东方修仙、神佛文化与克苏鲁内核融合,形成独特的“中式克苏鲁”风格;《道士夜仗剑》融合意识流修仙与克苏鲁元素,《玄鉴仙族》书写独特的家族式修仙,《我本无意成仙》以松弛舒展的笔调呈现仙侠“公路文”,均对传统仙侠题材有所突破;《宿命之环》关注“人”的命运和价值,展现丰沛动人的人文精神;《十日终焉》以虚拟世界的游戏与冒险救赎现实人生的无奈与遗憾,呈现现实主义创作品格。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网络文学研究年编 2023》:
  传统网络文学范式立足于传统意义上的“文学”角度,更加注重网络文学的文学性质,以此而形成的以文学性为出发点的网络文学研究,对网络文学的初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网络文学的历史起源与发展历程也成为此范式的重点关注领域。传统网络文学范式以传统纸质媒介的立场审视网络文学,并期待网络文学最终能够走上文学经典化之路。总体来看,传统网络文学范式的特征包括:
  1.倾向于当代文学领域,认为网络文学代表着一种新兴文学作品现象;2.研究基于传统文学范式,即“文学+网络媒介”的范式,强调文学在网络媒介中的创作与接受;3.以打造“网络文学经典”为理想目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对传统印刷纸媒的捍卫与对网络等新媒介的抵制。传统网络文学范式整体上围绕传统精英文学群体而建立,代表传统的精英文学观念。由于早期网络文学更侧重于科技化与精英化的表达,因此具有以西方高科技为基础的较强的西化理性特征。最早一批网络文学研究者正是来自国内精英文学群体,例如作为第一批对网络文学进行关注研究的学界代表,欧阳友权即经历了网络文学由科技到人文范式的转变过程。早在1996年的《现代高科技的美学精神》中,欧阳友权即指出科技理性对人文思想的重要影响作用:“伴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而迅猛发展起来的现代高新科技,在感性现实的功利指向上,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而在形而上的精神境界中,它又以新的科学理性催生思维的云朵,促使思想‘逻各斯’在自然哲学的前沿拓展人类的认知。”在1998年《现代高科技的审美特征》《品味高科技的诗意美》等文章中,欧阳友权不断强调科技对审美的重要影响:“现代高科技把人类生存的两极境界——科学与诗,现实地统一起来。……现代高科技有三个主要审美特征:以实用功能美作为精神审美的先导,让物质性的功利价值折射出人文精神的洞天:通过调解人与自然的矛盾来调解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实现美与真善的相互依存,合规律与合目的的完美统一;以新奇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加速科学与诗的结合,为人类的精神空间拓展诗意想象的审美境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而且还在精神的层面上为人类提供了新的审美对象。蕴含在现代高科技中的诗意美,便是科技发展给予人类最好的精神馈赠。”可见,欧阳友权早期对网络文学的认识正是以现代高科技为生发点,并进而形成了对文学发展空间的扩展,而早期的现代高科技也以较强的理性色彩决定了网络文学在传统研究中的精英属性。
  而在网络文学发展转型的过程中,曾经由西方科技理性主导的传统网络文学在经历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多水土不服与发展局限。由于网络媒介的日益普及,网络文学在当代已经演化成为一种大众文学,与传统精英文学之间产生了截然的对立,这也使得传统意义上网络文学的发展面临着瓶颈,难以走上文学经典化之路。对此,欧阳友权指出:“我国网络文学诞生时间不长,但增速惊人,从规模体量和影响力看,已经成为当代文学主流。网络文学尚存在‘量大质不优’现象,精品力作占比不高,经典更是难觅。文学经典一般需具备原创性、恒久流传、具有多向的阐释空间和艺术价值的永恒魅力等特征,网络创作要打造文学经典,一要倡导‘工匠精神’,鼓励网络作家降速、减量、提质;二要有推进网络文学经典化的举措,诸如评价、研究、推优、评奖、改编等;三是打造经典,需要规避媒介歧视、过度商业化、跟风‘套路’等误区。”透过欧阳友权的分析可见,虽然希望网络文学能够产生新的经典是作家与批评家的当代愿景,但网络文学在当代呈现出的大众属性特征似乎已无法逆转,这也使得传统网络文学范式面临着新的挑战。
  而强调媒介更迭影响文学性质的“后”网络文学范式则更侧重于网络文学的“网络”层面,主张未来网络媒介科技的发展将成为网络文学发展演化的突破口,网络媒介的发展也将最终改变文学的性质,促进文学新范式的生成。因此,网络媒介、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媒介技术发展与网络文学之间的互动,成为“后”网络文学研究的关注领域。总体来看,“后”网络文学范式的特征包括:1.倾向于文学理论领域,主张网络文学代表着一种新的文学范式,更加注重文学的未来发展;2.以“网络文学的整体性”为网络文学范式,强调文学与网络的有机融合;3.将网络媒介发展视为一种理想目标,注重网络等新媒介将取代传统印刷纸媒的历史发展趋势。
展开
目录
2023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

第一辑 视野·探索
新时代十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基本成就和基本经验
网络文学的文学史书写
网络文学与90年代的连续性
中国网络文学的属性和经典化路径
网络文学的“过渡”属性
网络文学:互动性、想象力与新媒介中国经验
“数码人工环境”与网络文学专业批评
以文为戏:数字时代文学的游戏批评范式
从作品本体到存在本体——论网络文学研究的四个层面
游戏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游戏”——象征界真实、想象界真实与实在界真实
再现、呈现与模拟——论网络文学与现实的三种关系
论中国网络文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面向及实践路径

第二辑 现象·思潮
网络文学产业的文创形态及其风险规制
消费主义视野中的“爽文学观”
网络文学原生评论的形态、特征与意义
网络文学对古典小说叙事的转化
网络科幻小说的想象力资源及其审美范式
中国网络文学创作中的原创性和著作权问题
“可见即收益”:网络文学平台化生产的可见性研究
赛博银河里的文学繁星——中国网络作家代际谱系观察
从类型化到“后类型化”——论近年中国网络文学创作的新变(2018-2022)
2023年网文IP改编剧集:在流量密码与喜闻乐见之间
超媒介叙事模式下网络文学内容生产与开发的策略研究
网络文学,讲好中国故事的有力载体

第三辑 访谈·评论
网络是浮躁的,但网络文学不是
如何搭建赛博游戏感的小说世界
基建文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工业题材小说中的工业逻辑
“悬疑喜剧”:网络悬疑新风格——陆春吾访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