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精)/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研究文库
0.00     定价 ¥ 12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0338637
  • 作      者:
    乐黛云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乐黛云,1931年,贵阳人,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专聘教授;现任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法合办《跨文化对话》杂志主编。历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主席、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1990年获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2006年获日本关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曾任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兼任教授、香港大学访问教授、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访问教授、荷兰莱顿大学访问教授、香港科技大学访问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教授。著有《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知识分子的形与神》、《跨文化之桥》、《中国小说中的知识分子》(英文版)、《比较文学与中国——乐黛云海外讲演录》(英文版)、《跟踪比较文学学科的复兴之路》、《当代名家学术思想文库·乐黛云卷》、《自然》(中、法、意大利文版)、《面向风暴》(英、德、日文版)、《我就是我——这历史属于我自己》、《透过历史的烟尘》、《绝色霜枫》、《逝水与流光》、《四院沙滩未名湖》;编撰:《世界诗学大辞典》(合编);主编《中学西渐专题》8卷;《跨文化沟通个案丛书》14卷、《跨文化对话》集刊33卷。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首先在当时的国际交流语境中,在比较文学动态的学科定义中,回溯与描述了中国比较文学的产生、现状,及其参考国际比较文学的学科设置所确定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进而以比较文学为方法,提供了阅读鲁迅、茅盾等中国现代作家的方式和新视野。此外,还对当时涌入中国的重要理论和流派,如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新批评派、叙事学和诠释学等,做了理论介绍和文本解读示范。
展开
目录
中国比较文学的现状与前景
比较文学的名与实
比较文学发展的现实性和可能性
比较文学研究的几个方面
中国文学史教学与比较文学原则
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国外
尼采与中国现代文学
五四以前的鲁迅思想
论《伤逝》的思想和艺术
鲁迅属于全世界——《国外鲁迅研究论集》前言
茅盾早期思想研究(1917—1926年)
茅盾的现实主义理论和艺术创新
为悼念茅盾同志逝世而作
《蚀》和《子夜》的比较分析
20年代青年知识分子心态的探索——论茅盾的《蚀》与《虹》
漫谈茅盾的抒情散文
《雷雨》中的人物性格
小说世界的外延研究——传统的小说分析
文学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新批评派与小说分析
决定着表达方式的深层结构——结构主义与小说分析
潜意识及其升华——精神分析学与小说分析
作品的框架与意象的发掘——接受美学与小说分析
事序结构和叙事结构——叙述学与小说分析
“推末以至本”和“探本以穷末”——诠释学与小说分析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