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连文艺批评发展史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0518421
  • 作      者:
    杨锦蜂,何永娟,乔世华,邱伟
  • 出 版 社 :
    大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杨锦峰,大连市艺术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大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

  何永娟,大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组织联络部主任;大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乔世华,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邱伟,大连市文化艺术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大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展开
内容介绍
  《大连文艺批评发展史》是一部系统研究大连地区文艺批评发展历程的学术著作。全书通过梳理大连地区从古代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文艺批评发展脉络,展现了大连文艺批评的独特历史轨迹及其文化价值。
  在古代历史时期,大连地区的文艺批评意识萌芽于器物文化的演进。从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陶器到青铜时代的礼器、兵器,器物的种类和制作技艺的精进反映了大连地区先民审美意识的提升。儒家文化的传入为大连地区的文艺批评奠定了文化基础,诗文创作与文艺批评的初见则标志着大连地区文艺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近代历史时期,大连开埠后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文化交汇点。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大连的文艺批评逐渐形成鲜明的新文化精神,思想锐利、视野广阔、重视理论依托,成为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大连的文艺批评不仅注重对文艺作品的评介与研究,还形成了多样化的批评载体和批评群体。
  解放区时期,大连的文艺批评紧密围绕革命文艺展开,知名文艺评论家的参与和指导进一步推动了大连文艺创作的发展。通过开展文艺批评活动、创建文艺平台,大连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引领文艺创作方向的重要力量。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大连的文艺批评更加注重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学习与实践,对文艺遗产的批判继承也展现了大连文艺批评的深度与广度。大连文艺评论工作者的贡献和文艺批评载体的多样性,为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活力。
  全书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深入的理论分析,不仅展现了大连文艺批评的发展历程,也为理解区域文艺批评的演进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视角。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古代历史时期的审美发展与批评意识(上)
  器物泛指一切为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而获得的器具和物品,是固态的文化载体。无论是日常生活器物,还是祭祀礼器,都书写着所在区域和民族的漫长的文艺审美历史。几十亿年前,大连地区(泛指今天的大连及其周边区域)还是一片汪洋,经过数亿年的地壳变动、海底火山爆发、内陆的造山运动和冰川活动等,在距今3万年前,大连地区才形成了地处辽东半岛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的三面环海的轮廓。考古发掘显示,辽东半岛年代最久远的古人类遗址为距今约28万年的营口金牛山古人类遗址,这不仅是辽东半岛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也是东北地区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1981年,考古工作者在大连瓦房店市古龙山发现了距今约1.7万年的古人类遗址,打开了大连地区古人类居住的历史。在古龙山人居住的山洞里发现了人工打制的石器和大量的兽骨,并有人类用火的痕迹,说明古龙山人已经开始了以狩猎为主的居住生活。打制石器的出现,反映了人类对器物的最初需求。文化伴随着人类的存在而产生,古龙山人及打制石器的出现,是大连地区器物文化的源头,也是大连地区人类文化的源头。
  距今7000年至4000年前,大连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的先民已走出山洞,走近大海,打磨石器和骨器,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在以小珠山文化和郭家村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大连地区出土了大量的磨制石器、玉器、骨器等。新石器时代中期以后,在大连地区出土的文物中开始出现图案精致的陶器和打磨精致的玉器。器物的丰富和制作技艺的精进,表明随着人类生存状况的改善,对器物的种类和制作技艺的要求逐渐提高。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等审美思维开始在器物中呈现,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逐渐丰富。
  夏商周时期,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青铜时代的器物更为精美,工艺更为考究,出现了很多大型青铜器,例如后母戊鼎(旧称“司母戊鼎”)。大连地区也是在这一时期进入青铜时代,但是并没有发现大型的青铜制品,小的青铜器及青铜礼器、兵器却很常见,且数量不少。大连地区在此时期发现的人类遗址遍布各地,例如甘井子区的双砣子遗址、大嘴子遗址,旅顺口区于家村遗址,长海县大长山岛上马石遗址等。这些遗址出土了种类繁多的具有艺术价值的青铜器,说明此时期的大连地区的先民不仅掌握了青铜器的制作工艺,还在青铜器的制作中融入了当地的艺术审美和生产生活需要。当然,陶器、骨器、玉器等器物的品种逐渐增多,且礼器、装饰品等满足人类精神需要的器物越来越多,使器物的审美价值得到了提升,彰显了这一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和文艺思维。
  大连地区的行政建置始于战国时期。燕国经过几代燕王的经营,国力逐渐增强,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300年,燕昭王任秦开为大将,率军大举北上,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实力长驱直入,击溃了北方的东胡。为防止东胡卷土重来,燕国筑长城,并“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大连地区隶属于辽东郡,正式成为燕国的辖地。秦统一中国后,将大连地区随着辽东各地一起纳入秦王朝的统一版图中,延续和发展了燕国对大连地区的政治统治。两汉时期,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的辽东郡共辖十八县,在大连地区设沓氏县和文县(东汉以后又称汶县),大连地区从此摆脱了隶属于封建诸侯割据地的政治局面,在行政建置的归属上,已经与中原接轨。两汉时期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得以在大连地区推行,带动了大连地区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渐安定。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器物的种类和制作工艺衍生出的文明和审美创造不断地丰富着大连地区的文艺形式和文化意涵。
  ……
展开
目录
绪言 001

第一章 古代历史时期的审美发展与批评意识(上) 005
第一节 器物工艺的演进与文艺审美的进化 010
第二节 器物种类的递增与文艺审美的多样化 027
第三节 墓葬文化与文艺审美 040

第二章 古代历史时期的审美发展与批评意识(下) 051
第一节 儒家文化奠定文艺批评的文化基础 057
第二节 诗文创作与文艺批评的初见 064

第三章 近代历史时期的文艺批评(上) 075
第一节 历史背景与文化环境 078
第二节 新文化营造的思想营养和文艺土壤 086
第三节 批评载体与批评群体 097

第四章 近代历史时期的文艺批评(下) 107
第一节 评介与研究 109
第二节 文学批评 123
第三节 艺术批评 138

第五章 解放区时期的文艺批评 153
第一节 宣传和推广革命文艺 157
第二节 知名文艺评论家关注并指导大连文艺创作 171
第三节 开展文艺批评活动,引领创作方向 181
第四节 创建文艺平台和阵地,刊发重要文艺评论文章 195

第六章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文艺批评(上) 207
第一节 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著述的学习 210
第二节 文艺遗产的批判继承 219
第三节 大连文艺批评的载体与“声音” 231
第四节 大连文艺评论工作者的构成和贡献 246

第七章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文艺批评(下) 261

附录 323

后记 33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