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傅斯年笔下的古文之美
0.00     定价 ¥ 5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4625165
  • 作      者:
    傅斯年
  • 出 版 社 :
    中国画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1.国学大师傅斯年解读古文,寥寥数语道尽千年智慧。

2.沉浸古文之美,感受字里行间的古人情思与智慧。

3.以图文互证形式降低古文鉴赏门槛,打造“纸上美学课堂”。

4.激发读者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契合“Z世代”对文化自信的追求。

5.国学大师带你近距离get千年唯美古文。

6. 跟随史学大家傅斯年的笔触,深入古典文学的殿堂,品味古文韵味,解析文化精髓,领略千年传承的华夏文明之美。


展开
作者简介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东省聊城人,生于儒学世家。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国学大师,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师从刘师培、黄侃等国学大师,后到英德留学,学贯中西,在历史学、语言学、考古学与学校教育等方面均获得了显著成就。

曾任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长、代理校长,一生著述颇丰,被誉为学术界的“通才”。

组织第一次有计划、有组织的殷墟甲骨发掘,先后发掘十五次,大大推动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和商代历史的研究。

著有《东北史纲》(第一卷),《性命古训辨证》《古代中国与民族》《傅孟真先生集》六册等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傅斯年笔下的古文之美》是国学大师傅斯年对古典文学的深情诠释,展现了他洞穿古文幽微、启迪智慧星河的深厚功力。作为胡适、陈寅恪等推崇的学术巨擘,傅斯年以考据之严谨与感悟之细腻,寥寥数语间道尽世间万象与人生百态。傅斯年不仅解析古文的文学之美,更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基因与普世智慧,使千年文字在当代焕发新生。无论是品味生存哀叹,还是领悟古文简练笔触下的永恒人性,本书都将带读者穿越时空,在文字的星河中汲取精神养分,于古今对话中获得生命的启迪。这是一部兼具深度与美学价值的文化盛宴,让古文之美成为滋养心灵的永恒泉源。


展开
精彩书摘

汉魏儒家释雅字今可见者几皆以为“雅者正也”(参看《经籍籑诂》所辑)。然雅字本谊经王伯申之考订而得其确诂。《荀子·荣辱篇》云:“譬之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读书杂志》云:“引之曰:雅读为夏,夏谓中国也,故与楚越对文。《儒效篇》‘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其证。古者夏、雅二字互通,故左辽齐大夫子雅,韩子《外储说》右篇作子夏。杨注云‘正而有美德谓之雅’,则与上二句不对矣。”斯年按,《荀子》中尚有可以佐此说之材料,《王制篇》云:“声则凡非雅声者举废。”又云:“使夷狄邪音不敢乱雅。”此皆足说明雅者中国之音之谓;所谓正者,纵有其义,亦是引申。执此以比《论语》所谓“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尤觉阮元之说,以雅言为官话,尔雅为言之近官话者,正平可易。且以字形考之,雅、夏二字之本字可借古文为证。《三体石经》未出现风雅之雅字,然《说文·疋》下云,“古文以为诗大疋字”,然则《三体石经》之古文雅字必作疋甚明。

《三体石经·春秋》中夏字之古文作是,从日从疋,是夏字之一体,正从疋声,加以日者,明其非为时序之字,准以形声字之通例,是之音训正当于疋字中求之也。

雅既为夏,夏既为中国,然则《诗经》之《大雅》、《小雅》皆是周王朝及其士民之时,与夏何涉?此情形乍看似可怪,详思之乃当然者。一、成周 (洛邑) 、宗周 (镐京) 本皆有夏地,夏代区域以所谓河东者为本土,南涉河及于洛水,西涉河及于渭水,故东西对称则曰夷夏,南北对称,则曰夏楚,春秋末季之秦公㪣云“ 事蛮夏”,无异谓秦先公周旋于楚晋之间,而《左传》称陈、蔡、卫诸国曰东夏 (说详拙著《民族与古代中国史》)。然则夏本西土之宗,两周之京邑正在其中。二、周人自以为承夏之统者,在《诗》则曰“我求懿德,肆于时夏”,“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在《书》则曰“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用肇造我区夏” [说详拙著《新获卜辞写本后记》,跋见《安阳发掘报告》第二期三八四一五页(文中印刷错误极多)] 。然则周室王朝之诗,自地理的及文化的统系言之,固宜曰夏声,朝代虽有废兴,而方域之名称不改,犹之《诗经》中邶、鄘本非周之侯封,桧、魏亦皆故国之名号,时移世异,音乐之源流依故国而不改。音乐本以地理为别,自古及今皆然者,《诗》之有《大雅》、《小雅》正犹其有《周南》、《召南》。所谓“以雅以南”,可如此观,此外无他胜谊也。


展开
目录

文言之美,美在简洁。寥寥数语,便可描绘世间万象,道尽人生百态。

 

语言和文字——所谓文言

《大雅》

《小雅》

 

踏入古文之境,与古人同游,或喜或悲,或忧或愤,皆发自肺腑,与之同频共振。

 

最早的传疑文人——屈原、宋玉、景差

楚辞余音

贾谊

儒林

《诗》

《书》

《礼》

《礼记》

《乐》

《易》

《春秋》

隐公

《论语》、《孝经》

 

五言诗之滥觞,经岁月之淘漉,熠熠生辉于华夏诗坛之长河。

 

五言诗之起源

 

《诗经》,有“关关雎鸠”的纯真爱情;“蒹葭苍苍”的惆怅思念;“岂曰无衣”的慷慨激昂;“式微式微”的哀怨悲叹……

 

泛论诗经学

西汉《诗》学

《毛诗》

宋代《诗》学

明季以来的《诗》学

我们怎样研究《诗经》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