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十二年时间里,我经历了厌食和暴食两种相反状态的折磨。
高中一年级夏天,我被母亲带去看心理医生,确诊“进食障碍”。我第一次听说这个病症,来医院之前甚至从不认为自己生病了。持续地瘦下去,本是我活着的意义,纤细的身型是我的骄傲。
听从医嘱,我知道自己不得不吃东西,但脑海中的另一个“我”在反抗。它在我耳边责备“吃了会胖哦”“你要瘦”。直到我的饭量变成了一天只吃一根能量棒以及喝水。
再后来,住进精神病医院、体重一路下降至28.4公斤、进食反弹引发贪食症……我不知道什么是饱什么是饿,吃饭这件幼儿都会的事我竟需要重新练习。课业、社交、工作,被我折腾得一团糟,连最喜欢的画画都难以集中注意力。
在漫长的悲伤中,我找到了患上进食障碍的深层原因,我终于接纳了自己,鼓起勇气,一一梳理进食与求生的心路历程。
第1章 厌食期(35kg~32.2kg)
确诊之日
故事始于一通电话。
那是在我高一的夏天,班主任给我妈妈打来的。
“我想与您谈谈美晴的事。明天放学后,请您来学校一趟吧。”
次日,我和妈妈来到了班主任的办公室。班主任坐在桌子对面,表情显得有些凝重。
“美晴从四月份到现在已经瘦了十公斤了。”
班主任递过来的纸上,赫然印着学校定期体检的结果。
我身高一米五三,四月时体重还有45.7公斤,到九月就只有35公斤了。
“如果她的体重继续下降,就不能来上学了。您应该赶紧给孩子增重。如果她吃不下饭不是出于身体原因,那可能是得了某种心理疾病,最好考虑接受心理治疗。”
这对我而言犹如晴天霹雳。因为家里没有一个人,甚至连我自己都完全没有注意到,我已经瘦成这副模样了。
几天后,妈妈带我去了市里的神经内科。我们等了几十分钟才进去,诊室里坐着一位看起来年近四十的瘦削女医生,她那上挑的眉毛和齐整的黑发散发出一种不易亲近的气场。
医生头也不抬地看着病历,指了指她对面的椅子说:“道木同学,请坐。”
我告诉她我只是因为减肥才瘦了一些,身体没有任何不适,只是周围的人反应过度。她听罢轻轻点头,问了几个问题。我回答的过程中发现医生始终盯着病历本,没有抬头瞧我一眼。
问诊结束后,医生让我称体重。我很不愿意在别人面前称体重,但在医生的催促下,我还是站上了体重秤。称完后,我又坐回椅子上。医生看着妈妈的脸说:“道木同学得了进食障碍。”
她又补充道:“如果体重继续下降,会危及生命。”
那一刻起,我的身心都有了新名字。
一种名为“进食障碍”的病症。
在那之前,我从未听说过“进食障碍”这个词,所以无法理解医生为何会露出那么可怕的表情。站在我身后的妈妈一言不发。
我得的似乎是进食障碍中的“厌食症”,这种病会让人厌恶进食并日渐消瘦。医生还说了很多,但留在我脑海里的只剩下这些模糊的内容。
付完诊疗费走出医院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我和妈妈默默地坐上车。在回家的路上,妈妈以低不可闻的声音自语道:“怎么会瘦成这样呢……”
我本想反驳“哪里瘦了”,但觉得麻烦,于是选择沉默。
我转而找到了新的乐趣,用目光追随车道上闪烁的车灯。偶尔闭上眼,依然能感受到黑暗中那些刺眼的光点从眼前一闪而过。
到家时正好是晚餐时分。我们一家六口人,有爷爷奶奶、爸妈、姐姐和我。晚上通常是一家人围在桌前一起用餐,但是姐姐在备战高考,要上补习班,经常不在家吃饭。今天的晚餐也还是只有五个人。
说完“我开动了”,妈妈便从大盘子里夹起一块生姜烧,放到我的小盘子里。
“好好吃饭。”
看到盘子上的食物时,我心中的怒火瞬间升腾而起:“凭什么要由你来规定我吃什么?我不要这样!”
我大声吼叫着,用拳头猛捶桌子,旁边的筷子被震落到地上。这突如其来的怒火,让餐桌上的所有人噤若寒蝉,时间仿佛凝固了。妈妈瞪大双眼看着我,我的内心波涛汹涌,身体也不由自主地颤抖着,只能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血液一瞬间沸腾,变得滚烫无比,情绪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我对着眼前的食物,也对着逼迫我吃这些食物的妈妈宣泄情绪。原本朦胧微妙的情绪,突然间变得极为鲜明,甚至令身体感到疼痛。
“……吃了对你身体好。”
短暂的沉默过后,妈妈喃喃地说道。静止的时间又开始缓缓流动,但依旧沉重无比。我低着头,默默等待心中的波澜自行平息。
突然,一股浓烈的气味扑鼻而来,我抬起头,看到妈妈夹到我盘里的生姜烧。煎过的肉片表面泛着油光,一条条起伏的肉筋让人不寒而栗。
这是什么东西,真恶心。
我捂着嘴,突然有种异样的感觉。我看到食物完全不会觉得美味。这种从身体里涌出的厌恶感是怎么回事?
我,依然是我。但是我隐约察觉到,我的身体里或许已经发生了某种巨大的变化。
第1章 厌食期(35kg~32.2kg)
确诊之日
开始时的一切
脑海中“我”的声音
离死亡最近的地方
住在白盒子里的人
专栏|关于厌食症
第2章 住院前半期(32.2kg~)
住院生活开始
迈出一小步
神明发话
送一束无与伦比的花
吃饭是开心的事吗?
专栏|低营养、低体重的影响(身体方面)
第3章 住院后半期(33.2 kg~31.4 kg)
第一次外出
来到这里的原因
救世主
吃饭就是活着
走出大门的日子
专栏|厌食症的典型行为
第4章 贪食期(28.4kg~56kg)
饥饿与饱腹
暴食
变丑陋的身体
不能说的秘密
不要嘲笑我
三年的结局
专栏|关于贪食症
第5章 恢复期
新生活
空白的意义
依旧被疾病掌控
克服的定义
一切的开端
填满我心的东西
专栏|如何克服进食障碍
后记
我有过三天只吃一个苹果的经历,饿得头晕眼花睡不着,却依旧不肯吃任何东西;也有过一口气吃完三包苏打饼干的孤独夜晚。那种茫然四顾不知道何去何从的忐忑和自我厌恶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每个有过进食障碍的人都像劫后余生,谢谢美晴把它写出来。
——@小唯的公寓,自媒体人
看书的过程,我不禁泪流满面。那些暴食的夜晚突然有了姓名,那些蜷缩在厕所颤抖的瞬间,原来藏着未说出口的歉意——对失控的身体,对苛责的自己。
原来我们不是怪物,只是一群在黑暗中互相辨认伤痕的幸存者。这本书是伸向深渊的藤蔓——抓紧它,我们上岸说话。
——@小谦恩的漫画世界,绘有《宇宙派我来爱你》
我十几岁当偶像时,对自身存在意义的认知流于片面,有过一段光是活着就浑身疼痛的时光。我们不可能完全理解他人烦恼、喜悦或悲伤的根源,但这本书清晰地揭示了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可怕疾病,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对此有所了解。
愿这本书,能为此刻仍在挣扎的你,照亮一小步前行的路。
——尾形春水,原Youplus组合成员/原早安少女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