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跨越二十年的“爱的解剖课”
从母亲在教室后门的监视到火锅店老板娘收留家暴女性,书中剖开三代女性的情感枷锁 —— 不是控诉伤害,而是像司法社工般理性剖析 "以爱为名的控制" 如何让人窒息,为所有在亲密关系中感到疼痛的人提供情感 X 光片。
当‘逃离’失去目标后,我们该如何与自己和解?
区别于传统 "逃离原生家庭" 叙事,主角因母亲病逝意外达成 "物理逃离",却陷入更深的精神迷茫。这种 "目标突然消失的荒诞感",精准击中当代年轻人的生存困惑:当我们拼命想摆脱的东西突然消失,该如何定义自己的人生?
每个‘问题女性’背后,都藏着未被倾听的求救信号
减肥到挂水的少女、报警抓母亲的大学生、逃婚偷渡的老板娘…… 这些被标签化的 "问题女性",在书中展现真实的创伤肌理。通过司法社工的视角,揭示她们如何在互助中成为彼此的灯塔,让 "她困境" 转化为 "她力量"。
天才捕手
百万粉丝公号“天才捕手计划”大热专栏,阅读量10万+!纸质书独家收录《姥姥》。
比小说更刺痛的真实:每个细节都在叩打中国式家庭的情感密码 从母亲提前三年规划志愿、随时出现在宿舍门口,到报警时对 "被跟踪" 的矛盾心理,这些被精准复现的生活切片,让每个经历过 "侵入式关爱" 的读者惊呼 "这就是我的故事",打破 "只有极端案例才叫伤害" 的认知误区。
超越个体的女性群像:你的伤疤,可能是别人的自救指南
书中三个核心女性角色(减肥少女 / 被控制的大学生 / 逃婚老板娘)形成镜像对照:她们的故事看似极端,却暗合同一套情感逻辑 —— 在爱中失去自我。这种 "一人经历,多人映射" 的叙事,让个人创伤升华为群体共鸣。
没有和解鸡汤,只有笨拙的自我重建
主角没有突然原谅母亲,也没有成为完美的拯救者,而是像现实中的司法社工一样,在帮助他人时不断推翻自己的认知:从 "拼命逃离" 到 "试着理解",从 "痛恨控制" 到 "警惕自己成为控制者"。这种不美化、不回避的成长,才是最真实的治愈。
16岁的她,被自己的哥哥说了一句胖,从此减肥十余年,瘦到只能挂水续命;
19岁的她,报警称自己被亲生母亲“跟踪”,从有记忆以来,她不能离开妈妈视线超过5分钟;
40岁的她,为了逃婚偷渡出国,办起一家火锅店,收留了数十个被家暴的异乡女性。
她们都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将何去何从。
我在23岁遇到了她们。
整个少年时期,我都在筹划“离开家”这件事。高考是我当时能想到的唯一出路。但最后报志愿的时候,我发现妈妈早在高一就已经替我做好了计划。我上了一所本地的大学,整个大学期间,妈妈随时会出现在教室的后门、宿舍的门口,来看我“有没有好好学习”。
于是我把离家计划改成了出国。我在地球仪上寻找离家最远的地方,选中了澳大利亚。
我一直担心自己走不掉,但在这项计划真正实现之前,妈妈突然因病去世了。
这场逃离突然变得好似毫无必要。我在一片茫然中,登上了离家的飞机。我开始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用另外一门语言,学习、生活……直到成为一名“司法社工”,遇到她们。
在帮助这些女孩的过程中,我一点点儿理解了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
“为什么明明是爱,却会使人感到痛苦?”曾经的问题,我找到了答案。
而我也终于有了勇气去陪其他人寻找属于他们的答案。
一次逃离
幽灵日记
妈妈们
别和她说话
洋娃娃
琥珀之家
游泳课
好好吃饭
零元女子宿舍
姥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