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品读竹林七贤
0.00     定价 ¥ 7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0785981
  • 作      者:
    祁万青
  • 出 版 社 :
    山东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读书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夙愿,为什么竹林七贤会选择隐而不仕?是什么原因决定了他们风雅的气度品格呢?他们的思想为什么会给后人带来如此巨大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举止究竟给今天的我们哪些启示呢? 带着这些疑问,请你停下奔忙的脚步,静下心来翻阅这本《品读竹林七贤》吧,书中那些鲜活的人物、动人的故事、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场景、丰富的精神世界、余音绕梁的琴声、高傲伟岸的魏晋风骨等,会让你回味无穷、流连忘返,相信你一定会在书中的字里行间得出答案、受到启发。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以《三国志》《世说新语》《晋书》《资治通鉴》等为主要参考资料,抓住“曹马之争”这个主要矛盾,注重把握历史大事件,力求还原魏晋时期的人和事。
本书共分为八章,即竹林七贤传播广、七贤曹马有渊源、曹马博弈分胜负、嵇康之死惹众怒、大树倾倒叶飘零、轶事也能酣高楼、魏晋风骨流余韵、竹林精神启后人等,本书章节连贯,人物、事件穿插得当,或简略,或详述,铺排适度,衔接自然,相互照应,力求事件叙述完整,突出竹林七贤核心人物等。
昔时人已去,千载有余情。翻阅本书,你会感到那角角落落的故事没有轻易地随风而去,每一个靠近它的人都能够看到一个广阔的世界,自由地穿梭在现实和理想之间。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竹林七贤传播广
竹林七贤这个名称从何而来?他们是怎样相会的?交游的地点在哪里?是否经常在竹林活动?且看下文分解。
一、竹林七贤记载多
“竹林七贤”的名号产生于东晋,但其故事却发生在魏末,三国西晋之际的文献均不见记载,这主要和当时严酷的政治背景有关。魏末高平陵之变后,中国历史走上了长达16年的魏晋禅代之路。以反抗司马氏“名教之治”为主题的竹林清谈,最终以嵇康被杀而烟消云散。在那样一种恐怖的政治环境中,士大夫都不敢执笔为持不同政见者树碑立传。
西晋王朝建立后,随着当年支持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老一代维护礼法之士退出历史舞台,晋武帝司马炎在执政时期开始善待那些葬身于魏晋禅代之路上的玄学名流及其后代,正始时期的竹林名士及追随者们的地位开始缓慢提升,思想环境变得相对宽松。
以晋武帝司马炎的病逝为标志,西晋王朝进入了元康时期。此时,竹林七贤除了王戎在世外,其他六人及追随司马氏迫害竹林名士的礼法派官员都已离开人世,魏晋玄学清谈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继正始时期之后的第二个高潮。之后,竹林名士开始登上“大雅之堂”,经过文人的加工,竹林七贤追求自由、独立的故事传播开来。
魏晋名臣刘毅在《西池应诏赋诗》中感慨地写道:“六国多雄士,正始出风流。”那么,关于竹林七贤名称的由来,具体有哪些文献和史料记载呢?竹林七贤的故事又是怎样演变的呢? (一)史书记载名固定
一是孙盛的记载。孙盛(约306—378),东晋史学家、名士,他在《魏氏春秋》中首次提出“七贤”这个名称。据《三国志·嵇康传》注引《魏氏春秋》记载:
(嵇)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上述记载体现五层意思:第一,点出嵇康的居所与性情;第二,七贤活动的区域为河内之山阳县,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修武县;第三,交游地点在河内山阳县竹林之下;第四,七贤彼此关系较好;第五,“号为七贤”,即把这七个人称为“七贤”,但孙盛没有把“竹林”与“七贤”连接起来。
二是戴逵的记载。戴逵(?—396),字安道,东晋画家、隐士。他在《竹林七贤论》一书中把嵇康、阮籍、山涛等七人放在一起加以论述,并首次把“竹林”加在“七贤”之前,称“竹林七贤”。
三是袁宏的记载。袁宏(328—376),字彦伯,小字虎,时称袁虎,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玄学家、文学家、史学家。
汉魏以来,由于门阀世族力量的迅速壮大和名士阶层社会地位的日益显赫,社会上谱牒学和传记的写作得到了空前发展。袁宏根据时代所需,著述了一部《名士传》。他把魏晋名士分成三个阶段、三个群体,分别是“正始名士”“竹林名士”和“中朝名士”(即西晋名士)。
该书将正始玄学清谈发端以来的名士作为表现的主体,把夏侯太初、何平叔、王辅嗣列为正始名士,把阮嗣宗、嵇叔夜、山巨源、向子期、刘伯伦、阮仲容、王濬冲列为竹林名士,把裴叔则、乐彦辅、王夷甫、庚子嵩、王安期、阮千里、卫叔宝、谢幼舆列为中朝名士。
袁宏在《名士传》中强调了“竹林”这个概念。由于有相当的故事性和文学色彩,《名士传》一直被人们视为小说作品,这很可能是受到东晋风流宰相谢安的影响。
P1-3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竹林七贤传播广
一、竹林七贤记载多
二、山涛入仕举孝廉
三、凤毛麟角嵇和阮
四、巨源家中邀贵客
五、竹林之下开盛宴
第二章 七贤曹马有渊源
一、对酒当歌曹孟德
二、横槊赋诗求人才
三、山涛司马中表亲
四、嵇康相交曹魏家
第三章 曹马博弈分胜负
一、明帝托孤两大臣
二、曹爽架空司马懿
三、典午变后仲达死
四、司马子元承父位
五、子上之心路人知
第四章 嵇康之死惹众怒
一、书香败类钟士季
二、嵇康冷对埋祸根
三、假绝巨源反司马
四、吕安事件受株连
五、钟会构陷动杀心
六、广陵绝唱响寰宇
第五章 大树倾倒叶飘零
一、阮籍劝进抑郁亡
二、山涛官位至三公
三、向秀出仕不任事
四、王戎出游避祸端
五、刘伶朝策反礼教
六、阮咸矫音反遭贬
第六章 轶事也能酣高楼
一、帅不帅嵇叔夜
二、哭不哭阮嗣宗
三、准不准阮仲容
四、难不难山巨源
五、醉不醉刘伯伦
六、俗不俗王濬冲
七、玄不玄向子期
第七章 魏晋风骨流余韵
一、清峻狂放数嵇康
二、伤感咏怀数阮籍
三、哀思千古数向秀
四、七贤后世有褒贬
第八章 竹林精神启后人
一、志向迥异情无价
二、交友应须擦亮眼
三、乱世更待好官出
四、面对生死抉择难
五、多行不义必自毙
六、七贤子弟多俊才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