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别拉是一条河,住在两岸的人都称它为大沾河。
坐落在大沾河左岸的龙镇,被山环水绕,林木繁茂,山野丰盈,居住在这里的人不仅长寿,还友好和睦。人们都说,龙镇是一块风水宝地,一条大直街就在龙脉上。
杨春洛家的祖辈,是龙镇土生土长的坐地户。从祖父杨继业开始,到父亲杨石山,就没离开过龙镇,没离开过辰清林业局。辰清林业局改称山河林业局后,杨家的后人也都是林业人。杨继业一生娶过两房女人,前房女人生了四个儿子,而填房女人姜淑娥一进门,接二连三地生了三个闺女、一个儿子。杨石山是老小,他一出生,就遭遇了家庭的变故。
父亲杨继业成了一个半截身子的人。
杨继业脑瓜活泛,十分能干。为养家糊口,他倒腾过粮食,为木帮伐过木,拉过“牛马套子”。膀大腰圆的杨继业,一顿能喝二斤烧酒,吃八块玉米饼子,死时两条腿却像是遭遇雷劈了的树杈,成了半截身子的人。和杨继业一起干活的林工,很少叫他名字,都叫他“杨大胆”,或者“杨头儿”。
日本关东军侵占东北,大小兴安岭的资源,宛若一块肥肉,不仅被来自各方的木帮惦记,还被日本鬼子觊觎。他们疯狂地掠夺粮食,对原生红松林更是垂涎三尺,一棵树都不想放过。日本鬼子像是饿急眼的狼,瞪着一双血红的眼睛,对所到之处进行“剃光头”的掠夺式采伐。这还不算,在原生林里,日本人还用“拔大毛”的方式,拣粗壮的树、挺拔的树、枝繁叶茂的树砍伐。他们还主张皆伐。森林,被小日本鬼子祸害得像是长了疖癣,生了斑秃一样。沾河两岸的人恨得咬牙切齿,骂他们不得好死。有人还趁着深夜,烧了日本人存放粮食的仓库,也烧了他们的贮楞场。
“一把火烧了狗日的日本鬼子,点他们的天灯!”
日本侵略者也知道中国人民恨他们,但他们仗着有枪有炮,对林工动辄打骂,对百姓更是严加防范。因此,百姓和林工平白无故地消失,也是常有的事儿。二战末期,日本鬼子溃逃时,要把一片原生红松林化为灰烬,林工们气得自发组织起来护林,杨继业自然成了护林的头儿。一个日本兵拎着一桶柴油,嚣张地说,他们带不走的东西,宁可毁了,也不给愚蠢的支那人留下。林工们扛着铁锹、木棒、撬棍,与他们对峙。
秋风飒飒,叶子如雨点般飘落下来。就在日本鬼子扬手要把柴油浇到树干上时,杨继业冲上来:“占俺们山,砍俺们木头,临了还要毁俺们的山,灭俺们的林,砍死你们这帮狗杂种!”杨继业举起斧头,怒吼着朝日本兵劈过去,一斧头把拎着柴油桶的小鬼子脑袋开了瓢。刚刚还叫嚣的小鬼子,像一截木头直挺挺地躺下去,油桶砰的一声落到地上。
另一个日本鬼子,看到同伴倒下去,因惊恐而圆睁的眼睛死死地盯着他。他红了眼,转手一枪托砸向杨继业。小鬼子的枪托是照着杨继业的脑袋砸的,但杨继业人高马大,枪托砸到了他的胸口处。他脚下正好是一个陡坡,他往后闪躲时,脚下一滑,踩空了,像一根刚伐下来的大树,叽里咕噜地滚了下去。落到山谷时,发出砰的一声闷响。
林工们吼叫着冲过去。一时间,刀斧棍棒的撞击声,谩骂声,鸟儿凄厉的哀鸣声,野兽奔逃时发出的愤怒的嘶吼声,响彻山谷……保住了山林,林工们在布满石砬子的谷底,找到了杨继业。他身子蜷缩,两条血淋淋的腿弯曲着,黑红色的血凝了冰坨,身上沾满枯叶和灰尘。他被抬回家,林工们直接在仓房里搭了木架子,把他放到木板上。
“准备后事吧。杨大胆死得硬气,死得值,俺们老哥儿们要风光地安葬他。”
刚出月子的姜淑娥,眼眶里饱含着泪光,冷峻地看着林工们,说:“抬进来,放炕上。就算活不过来,也得让继业的身子舒展开,阴间的道远,还没有亮儿,他佝偻着身子咋走?”
林工们面面相觑,他们从没被一个女人支使过。他们不知所措:“啊,嗯……”
看到林工们像一只只呆鹅,并没有要把杨继业抬进来的意思,姜淑娥脸色凝重地叫过前房的儿子:“杨石、杨磊,带着弟弟,把你爹抬到炕上。”
四个儿子跑到院子里,很快,杨继业被儿子们抬了进来。看到躺在炕头,面色青白得像窗户纸的杨继业,姜淑娥的脸陡然红了,随后又惨白得没有一丝血色。手抖了,抽筋了,但她强迫自己镇定下来。她用一只手掰另一只手,手指终于不再痉挛,她的目光又落到杨石身上。
“老大,去把家里的烧酒都拿出来。老二,把炉子点着,把火墙烧热,再给灶坑架上样子,别让秋风把炕抽凉。”
两个儿子又跑了出去,再跑进来时,一个抱着木样子,一个怀里抱着两个酒坛子。
姜淑娥从线笸箩里拿出一把剪子,细心地剪开男人沾着血污的秋裤,剪开上身的夹袄。没了衣裳裹体的男人,前胸和脊梁骨处露出了多处擦伤,还有几条长短不一的伤口。大腿和小腿处,有几条血口子,左腿腓骨支了起来,右腿膝盖骨塌陷,小腿肚豁开有半尺长的口子,骨肉血淋淋地翻着。左脚的大脚趾翻着,小脚趾不见了踪影。
姜淑娥用一块兰花布盖在男人的腰上,遮住了私密处。她又拿过剃头刀,仔细地刮掉男人脑袋上乱草一样的头发。白皙的
展开
情怀,又具备与生活“共谋”
的能力。所以,她笔下的“
小人物”既是玄月下起舞的
精灵,又是抗争生活的高
手,惆怅里有诗性,悲苦
中有诗意。所以,灰烬里
绽放出了光芒。
——邱华栋
薛喜君的小说以微见著
,深入挖掘人性中闪耀的
良善之光,透过个体的沉
沦与堕落,让人看见希望
,看见远处阳光灿烂。她
让平凡四溢光辉,让芥子
与泰山衡重。她用女性的
细腻和北方的雄浑构建她
的丰富的文学世界。
——赵兰振
一部好看又有深厚文学
韵味,富含人生哲思的作
品,对阅读者来说是享受
,对作者来说则是文学成
就。薛喜君在小说创作中
,无疑做到了。
——钟法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