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的餐桌》是一个通过食物自我救赎的故事。八位主人公,穿梭于十多个城市,体验五十多种美食,构成二十二个看似独立实则紧密相连的章节。美食不光是色、香、味的体现,也是感情和记忆的载体,是充满温度的羁绊,是对品味和质量的追求。人们虽然会遇到挫折亦或迷路,但通过食物、熟悉的味道,可以实现自我救赎。作为食物的盛器,瓷器在书中以不同的形态出现,装点着美食,也承载着人们的心绪,它们美丽、脆弱、坚硬,亦如人性。
现在的江南看上去是那么不同,他好像不是独行者,而是带着心灵,等着这些细细密密的雨丝来滋养。北方的雨是不同的,敲敲打打般落下,撞击着地面,激起水花。
他把自己安置在粉墙黛瓦的民宿,走在或深或浅的弄堂,他坐在拥挤的小店里,看着身边的人来来去去。
店家给他端来一碗面,一块长方形的焖肉厚度约一厘米。他先把冷的焖肉藏在碗底,啜了一口汤。这汤看上去波澜不惊,却是滚烫的,眼泪毫无预警地险些冲出眼眶,理智好像被烫了一下,有种肝肠寸断之感。他有多久没有哭过了,是不是不会哭了?这次竟是眼泪最勇敢的一次。他不知道如果大哭一场会不会很爽?就像久旱逢甘霖,或者是旅人终于可以洗一次热水澡,冲走所有的污垢。
“老板,面好吃哇?”店家探过头问他,见他一时没有回答,又说,“阿拉老婆烧的。”
苏面的灵魂都在汤里,他选了红汤,宽汤重青,没想到外表平凡的面,竟然蕴含着打通感官的力量。每一个人似乎都有很多隐形开关,平时基本用不上,甚至在前一秒还未感知它的存在,突然间开关被触碰,他不由得深呼吸以调整自己的节奏,把心思落在此时此刻。这汤头用蹄髈、土鸡、鳝骨、猪骨、金华火腿等文火慢吊三小时,看似清澈,口感却浓郁得很。
他抬头望去,大婶正用筷子和笊篱动作娴熟地捞面。
这面根根分明,整齐地码在汤里,吸满了汤汁的精华。放入口中,细韧柔滑、口口缠绵。这几日他尝遍了苏面的浇头,虾爆鳝面、爆鱼面、鳝丝面、大排面、雪菜黄鱼面等。三虾面是苏面的顶配了,吃的是季节,即端午前后的一个月,往往可遇而不可求。秃黄油面也是在夏季螃蟹季才最好吃。
此时是吃焖肉最好的时机,最初冷冷的焖肉,此时已被焐热,一改初见时固执的外表,变得柔软细腻起来。咬一口肥而不腻,特别是那条细细的肉皮,在唇齿间脂香四溢。焖肉的做法是选用新鲜带骨五花肉,文火四小时焖制。不疾不徐、不矜不伐是成就了这块焖肉的态度。待静置冷却去骨后切成厚片。整碗面浓淡相宜,焖肉的凝脂在热汤中消融,为汤汁增添了一份香醇。面、汤、浇头看似各司其职,实则相互成全。十分钟内吃完一碗讲究的苏面,汤的纯度、面汲取汤汁的分寸、焖肉的温度,一切都刚刚好。
一路走着,评弹声声入,他找了一个位子坐下,虽然听不太懂,却觉得很是安慰。
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前浓后淡,像极了人的一生,前半生浓烈,后半生心境趋于平淡。
雨,丝丝缕缕,用听觉来感知,才是逸乐于江南。
第一章熔岩巧克力
第二章 珍珠奶茶
第三章鱼
第四章 Paella
第五章 十一慢
第六章 鸡汤米线
第七章 Mille Crêpes
第八章 千层蛋糕
第九章 海胆和鲑鱼子
第十章 駅弁
第十一章 猪肚鸡
第十二章 肉夹馍VS Meat Fruit
第十三章 雅宴
第十四章 美拉德反应
第十五章 桃花醉
第十六章 旨味
第十七章 蜜瓜火腿
第十八章 麻辣香锅
第十九章 串吧
第二十章 蓝鲍
第二十一章 燕窝
第二十二章 团圆饭
假若人生如同一场22道菜的盛宴,每一道都值得细细品味;从寻味者,知味者,到品味者。美食亦是情感记忆,主理者的所思所想,是吃得出来亦能感受到的。
——谭国锋 主厨 澳门谭卉 米其林二星餐厅、亚洲五十最佳餐厅
山海对望的庖厨里窖藏春秋,圆桌上流转的岂止四季珍馐。圆缺有时的人间事,总在舌尖解译成最缠绵的乡愁。那些苦辣酸甜的褶皱里,终有灶火不熄的温柔。
——戴军 主厨 北京兰斋 米其林一星餐厅、亚洲五十最佳餐厅
江南江北,四季流转,一道道有故事的美食在书中重现。
相聚别离,漂泊辗转,一幕幕欢喜悲愁,牵动人心。
在她的笔下,食物不只是过场,更是疗愈与救赎。
打开这本小说,人间烟火气,尽在其中。
——陈博璿
主厨 台北金蓬莱 米其林一星餐厅
将微生物酿造工艺人文化,赋予其新生命的诠释。
——欧子豪 酒武士、主厨 著有《寻味酒》等
从鸡汤米线到蓝鲍鱼,从美拉德反应到团圆饭,在旋转的餐桌里,我们看到了世界美食的奇妙与复杂,更见证了人与爱的纠缠和交错。
——杨光 厨师 美食视频创作者(全网200万)
这本书不止是酒香地图,当你读罢掩卷,杂念褪尽,直心即匠心,或许会听见自己心底的米粒,正悄然发芽。
——陈卉琪 Vesta Group 上海十家餐饮门店主理人
用食物的故事串起主人公涌动的分离与相聚,人类的感情和食物在旋转餐桌上互相映射。打开这本小说,热爱美食的朋友都能感同身受:食物也是我们的语言。
——李苇杭 Food & Wine年度饮食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