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子弹穿越南方 小说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32191444
  • 作      者:
    汤成难
  • 出 版 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1、揭开荒诞外衣下的真实人生:

生活,究竟能有多荒诞?在汤成难的笔下,这个问题有了生动且刺痛人心的答案。故事的发展轨迹如同命运一般充满了无常与不可理喻,仿佛一把锐利的手术刀,剥开表象,让我们看到那些被掩盖的荒诞真相,而这些荒诞,恰恰是生活最真实的面孔。

2、人生如戏,每个人都在表演生活:

汤成难撕开文明精致包装,暴露出每个个体都在被迫穿上社会强加的戏服:驯兽师扮成猛虎,科学家扮成上帝,麦田里的农民成了转基因作物的活体广告牌,每个人都被困在自己的“石头”里。

3、当舞台开始崩塌,自我救赎正式开始:
《子弹穿越南方》的枪声炸响时,所有被精心设计的表演道具开始崩解:虎皮下的毛豆露出溃烂的伤疤;《咏叹调》中,身患绝症的“我”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在妈妈的陪伴下逐渐坦然;《蓝色泪滴》中,玉珍踏上徒步进藏的旅程,一路都在寻找遗失的自己,这何尝不是一场对自我审视的救赎?


展开
作者简介

汤成难,小说散见《人民文学》《收获》《十月》《钟山》《作家》等,多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新华文摘》等选刊转载。著有短篇集《月光宝盒》《飘浮于万有引力中的房屋》《一棵大树想要飞》等;著有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抗战》《只有一                      个乳房的女人》。获得百花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华语青年作家奖,金短篇文学奖,钟山文学奖,高晓声文学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扬州作家汤成难的中篇小说集,收录十篇小说围绕现代人生存困境展开。毛豆披着沉重的虎皮表演,将自我切割成取悦观众的工具;杀人犯马洛在越狱后误入沙漠,与追捕而来的警察生死周旋,在极端生存环境下,究竟是对手还是战友?......作者以克制冷静的语言,照存日常生活中深受社会捶打的小人物,关注他们的命运和出路,无奈与坚守,揭开底层生存的残酷真相,串联起一曲关于存在、牺牲与救赎的荒诞交响。

展开
精彩书摘

黄昏博物馆

1

 

第三个黄昏。屏幕显示。 

马洛坐在椅子上,戴上耳麦,将探头传感器夹在左手拇指上。屏幕是黑的,显得十分深邃,屏幕下方有一些按钮和指示灯,有点儿像电台主持。这是第二次坐在这儿,马洛已有经验,他将身体微微前倾,双肘支在扶手上。他喜欢这个姿势,有点儿推心置腹或促膝长谈的意思。而后,他抬起手,轻咳了下,屏幕上立即出现几粒光斑,当进入叙述状态时,光斑便变得密集、闪烁、流动。由于屏幕的透视效果,眼前如同一条向前跑动的履带,又像是银河,星星点点。他想起小时候奶奶的织布机,梭子左右来回,花纹随布匹一点点出现。

他觉得自己也是织布机,每说一句话,都变成向前伸展的布匹。

光斑在布匹上跳动,如同无数的小蝌蚪。他在黑暗中深深地吸了口气,看着光斑发呆,有一瞬间,他突然停止叙述,恍惚又回到1991年秋天的黄昏,沙丘延绵,重重叠叠。这是他进入沙漠的第三天,体力消耗太大,整个人处于虚脱状态,沙丘上歪歪斜斜的脚印,恍如水波。他弯下腰,用手舀“水”,“水”从指缝窸窸窣窣溜走,于是他干脆趴在地上,直到嘴里糊满热烫烫的沙子,才觉醒过来。烈日炙烤,大地灼烫,在黄昏中沉睡的沙丘,永恒与无限般宁静。

马洛长长舒了口气,觉得刚刚的叙述有些语无伦次,甚至有点儿颠三倒四。这没关系。第三个黄昏录入完,他瘫坐在椅子上,筋疲力尽,光斑还在跳动,慢慢向远处跑去,淡出屏幕。

从椅子上起来,工作人员送来水和毛巾,他擦了擦汗,走出门外。穿过一条长长的走廊,走廊尽头是一扇对开门,出了门,便是马路。

他没有坐车,而是慢慢往自己的住处走,刚刚的叙述似乎搜刮尽了所有力气。

 

2

 

1981年之前的马洛叫王之源,1991年后,改名马洛。1981年至1991年,马洛只有代号。

1981年,马洛20岁,和他母亲住在离仙城不远的汉镇上,他们是11年前搬来的,准确地说,他是随母亲改嫁而来的。继父比母亲大18岁,是个跛子,也是酒鬼,在玩具福利厂做流水线工人。马洛不知道母亲看中继父什么,大概是他有一份旱涝保收的工作吧。

继父长得丑,眼睛大而外凸,给人一副对什么都很惊讶又不屑的表情。嘴唇长年是黑色,像刚吃完桑葚,牙也是黑的,年轻时磕掉了两颗,一直没有补上,露出一小截罩着口水的亮盈盈舌头。马洛小时候最讨厌继父的这张嘴,除了睡觉时它从不闲着,吃饭、喝酒,以及咒骂。缺牙并不影响继父喝酒和骂人,对于相貌,他似乎已经放弃采取任何补救措施。而母亲长得很周正,甚至可以用如花似玉来形容。继父比母亲矮一个头,并且越来越矮,好像地心引力在他一个人身上加重了。母亲很害怕继父,至少马洛这么认为,每次被父亲辱骂时,她从不还嘴,躲到一边捂着脸哭。

母亲和继父一直没有孩子,不知道是母亲不愿生还是生不出,有几年,继父酗酒很凶,每次醉醺醺回来都要对母亲拳打脚踢,一开始,马洛只会抱着母亲哭,或者用身体护着母亲,后来有一次,他突然从地上操起一块板砖堵到继父跟前。两个人都被这一举动吓住了,包括马洛自己。短暂的沉默后,继父问道,你想干吗?你要干吗?

我要杀了你。马洛喘着粗气,齿缝里蹦出几个字来,说完,他并未真的动手,而是被母亲拉到了一边。

这一年马洛14岁,蹿了个儿,像个小大人了。那之后,继父在外喝酒时总要把马洛要杀他的话搬出来,妈的,小野种,小赤佬,继父张着缺牙的黑嘴逢人便说,嘿,他要杀我呢!

18岁那年,马洛高中毕业,没有继续读书,而是跟镇上的人去建筑工地,他学的是瓦工,墙砌得好,不需要弹线也能横平竖直。三年后第一次回来,俨然是个小伙子了,他身子颀长,皮肤黝黑,胳膊上有两块红薯一样结实的肌肉。

那年春节前,马洛从窑厂买来一车红砖,想赶在小年夜前给家里砌上院墙。院墙很高,有两个大门垛,据说门垛有一米见方。

十年后,也就是1991年,马洛再次回到汉镇,那时母亲和继父早就不在了,房顶塌了个大洞,椽子和屋脊成了鸟的栖居地,但院墙还在,除了一米见方的门垛被敲掉了,其他墙体都完好如初,牢固地逶迤在屋子四周。

门垛只剩下根基,敲掉的乱砖散落着,未被人偷走,砖缝里长出一簇簇巴泥草和风信子,很招摇。马洛也不知道自己那时候为什么要砌两个如此粗壮的门垛,是显得阔气、霸道,还是什么?他记得村里人谈论这个门垛时,打了个比方,马洛至今记得自己听到那句话时的战栗。人们说,真像两口竖起的棺材。

 

3

 

第四个黄昏。屏幕显示。

马洛在椅子上坐好,一切就绪,他吐了口气,光斑在屏幕上一闪,像黑暗河面上的鱼跃。他像往常那样将身体前倾着,仿佛黑暗中有个人要开始聆听。

沙漠里的第四个黄昏。关于落日。很圆。这是马洛有生以来第一次看见如此广博的圆,他的目光沿着圆周划过一圈。太阳失去白天的热度,不再是白炽的,而是红润,这是目之所及除沙漠之外的另一种颜色。太阳慢慢下坠,像薄薄的纸片,慢慢地,一点一点地,甚至毫无察觉地插入远处的沙丘之中。

马洛越发感到精疲力竭,每一个字,每一个音节,都需要从身体里剥脱出来。他调整了坐姿,身体像被什么牵引着弓向前方,有一刻,马洛觉得自己是一只蜘蛛,或一只蚕,慢慢吐丝,在前方织成布匹。他的语速、情绪、脑波、心律,以及身体里瞬间的细胞分裂和重组都会转化成眼前的光斑,再通过一部叫AKCI的机器,提炼出场景数字代码,利用光波干涉法同时记录物光波的振幅和相位的原理,在三维空间里投射出黄昏的三维立体影像。

——这些是黄昏博物馆的人对他说的,他并不太懂,也不需要懂,他只关心自己那七个已经过去30多年的“黄昏”,当然,很多东西已经忘记,他的记忆越来越差,像沙漏一样慢慢流失。不过,这没关系,在录入过程中会进行修复,像对待拼图缺失的那一小片,对四周的线条、图像以及色彩进行计算,填补上最准确的过渡部分。或许,这一点正是马洛此刻坐在这儿的原因之一。

他从椅子上下来,大汗淋漓,在窗口站了会儿。外面什么也看不清,这是由高标号混凝土和净化板建成的房子,圆形顶棚是用驳接爪固定的双层夹胶钢化玻璃,如果在夜晚,透过玻璃顶可以看见月亮或星星;如果是在黄昏,玻璃则具有镜面作用,将夕阳以及四周的树影反射在弧形顶棚上,马洛好几次在叙述过程中停顿下来,仰着脑袋出神地看着夕阳。

完成录入后,他没有立即离开,而是像一名游客一样在黄昏博物馆里慢慢观看。

黄昏博物馆,这是一个新鲜的词,他的嘴角微微动了下。他曾去过这个城市最繁华的地方,那些被称为商场的大楼却不见购物店,倒是有各种体验馆、互动展厅、沉浸式影院等,这一切对他来说多么陌生,世界在飞速前进,日新月异,而他却像个逆行的人。

他住在城市之郊的一个小角落里,生活俭朴,如果不是必要的添置食物,他很少出门。黄昏博物馆也建在仙城郊区,好像有意要避开嘈杂的人群。他记得第一次看见黄昏博物馆时,也正是在黄昏,鹅黄的光在墙壁上如水般流淌,马洛好像受了什么蛊惑,走了进来。

黄昏是对白日的救赎!——他记得贴在墙上的那句标语。他久久地立在那儿,好像被这句话莫名其妙地打动了,眼泪在脸上纵横交错地铺陈出一片水光。他逐渐喜欢这里,尽管回忆有时令他格外痛苦。

海上的黄昏,草原上的黄昏,山顶上的黄昏,海底的黄昏……每个黄昏下面都有捐赠者的名字,马洛的除外。到目前为止,博物馆共收藏了180块黄昏——工作人员用了一个量词“块”,这是采用最先进的沉浸式交互感知技术——马洛不知道别人为什么如此迷恋黄昏这一时刻和这一时刻的光影构成的特定场景。用他们的话说,是对黄昏重要价值的重塑。那些在黄昏光线里移动的尘屑,在金色的光线中舞蹈,它们的舞蹈就是我们的舞蹈,而我们鲜少用心倾听我们内在的音乐,鲜少随它起舞。黄昏总是被赋予了迟暮或者行将就木的含义,而被我们略过了黄昏里固有的意境与将会带来的感受。当然,黄昏也是一天中非常奇妙的部分,它连接着白天和黑夜,却不同于白天黑夜,更不同于清晨,黄昏充满诗意却稍纵即逝,它是生命的某种隐喻——


 


展开
目录

1 东北虎
2 子弹穿越南方

3 咏叹调

4 蓝色泪滴

5 麦田望不到边

6 黄昏博物馆

7 月笼田野                                                                                                       

8 蓝色冰河

9 麦子秀了

10红鬃烈马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