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6G之道(解码未来通信的底层逻辑)
0.00     定价 ¥ 9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11780533
  • 作      者:
    编者:王振世|责编:李馨馨//王荣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7-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6G将实现通信、感知一体化,延伸人类的多种感知,助力整个世界的数字孪生,并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智慧泛在、赋能万事万物。感官外延的通信开始步入快车道,全面解放了人类自我的通信感受和体验,最终实现“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的美好愿景。 本书采用从总体到细节的顺序,提纲挈领地介绍了移动通信工程师需要掌握的6G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从6G和5G的对比中,本书梳理出技术发展的脉络,帮助读者了解技术继承点在哪里,技术突破点在哪里。本书尽量以图表的方式来阐述技术,观点清晰、行文信息密度高。在阐述6G的技术底层原理和演进趋势时,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简洁活泼的语言,使读者阅读起来轻松愉快。 本书是6G技术的科普读物,适合移动通信的项目管理者、营销人员、售前支持人员、工程服务人员、管理人员和在校大学生等。本书也可以作为各类院校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和计算机等专业的6G技术教材(建议在60学时以上)或参考读物。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6G总览
第1章 万物智联、性能倍增——6G需求、愿景和指标
1.1 6G发展的五大驱动力
1.2 6G总体愿景
1.2.1 通信需求的五个层次
1.2.2 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的愿景
1.2.3 愿景支撑关键词:一体化、融合、内生、泛在
1.3 6G的需求和场景
1.3.1 6G的需求特征
1.3.2 6G的需求场景
1.4 从5G到6G指标演变
1.4.1 增强5G指标
1.4.2 6G新关注的指标
第2章 既一脉相承,又创新突破——从3GPP协议发展脉络看6G
2.1 3GPP协议5G/6G版本演进
2.1.1 5G第一阶段协议版本主要技术特征
2.1.2 5G第二阶段协议版本技术特征
2.1.3 6G协议版本的技术趋势
2.2 典型技术3GPP协议版本演进
2.2.1 频率和带宽的演进
2.2.2 调制阶数的演进
2.2.3 MIMO阶数的演进
2.2.4 载波聚合的演进
2.2.5 网络切片能力的增强
2.2.6 网络AI能力的演进
2.3 6G协议关键技术特性的突破
2.3.1 空天海地一体
2.3.2 DOICT融合
2.3.3 网络可重构
2.3.4 感知、通信、计算一体化
2.3.5 无线使能技术标准化
第3章 沉浸智能、通感一体、立体泛在——6G应用场景
3.1 6G应用方案框架
3.1.1 6G基础业务类型
3.1.2 云网、算网融合的端管云架构
3.1.3 行业方案设计思路
3.2 新场景、新应用
3.2.1 极致沉浸式多媒体业务
3.2.2 全功能工业4.0类应用
3.2.3 智能轨道交通应用
3.2.4 感知、定位类应用
3.2.5 通感一体化应用
3.2.6 移动服务全球覆盖
第二篇 6G无线技术
第4章 不适应环境,就改变环境——智能超表面
4.1 RIS原理
4.1.1 可重配智能表面
4.1.2 信息超材料
4.1.3 智能超表面的核心特征
4.2 RIS关键技术
4.2.1 RIS硬件结构与调控
4.2.2 RIS基带算法
4.2.3 RIS系统与网络部署
4.3 RIS应用场景
4.3.1 消除覆盖盲区
4.3.2 物理层辅助安全通信
4.3.3 多流传输增强
4.3.4 边缘覆盖增强
4.3.5 大规模D2D通信
4.3.6 物联网中功率和信息同时传输
4.3.7 室内覆盖
第5章 中低频不足,高频出彩——太赫兹技术
5.1 太赫兹频段技术特征
5.1.1 太赫兹频段
5.1.2 太赫兹波的内在特征
5.1.3 太赫兹的大气衰减特性
5.2 太赫兹通信核心技术
5.2.1 太赫兹信号的产生
5.2.2 太赫兹信号的接收
5.2.3 太赫兹天线
5.3 太赫兹技术应用场景
5.3.1 太赫兹通信能力应用
5.3.2 太赫兹探测感知应用
第6章 地面不足,卫星来补——6G卫星通信系统
6.1 6G卫星通信的概述
6.1.1 卫星通信和地面蜂窝通信的比较
6.1.2 卫星通信系统的分类
6.1.3 6G和卫星通信系统结合
6.2 非地面通信与地面一体化架构
6.2.1 卫星透明转发与再生转发
6.2.2 NTN下的多连接
6.2.3 卫星与6G一体化组网
6.3 6G卫星通信关键技术
6.3.1 按需确定性服务
6.3.2 极简接入技术
6.3.3 时序关系增强技术
6.3.4 移动性管理和会话管理
6.3.5 高效天基计算技术
第三篇 6G组网架构
第7章 内生这个,AI那个——6G网络架构技术基础
7.1 6G网络架构总体变革方向
7.1.1 从单一的网络集中化向网络节点分布化的方向转变
7.1.2 从堆叠增量式设计向智简一体化设计转变
7.1.3 从外挂式设计向内生设计的转变
7.1.4 从网元专用到端到端网络服务化的转变
7.1.5 从人工运维到网络智能自治的转变
7.2 算网一体
7.2.1 算力网络的发展
7.2.2 6G算力网络的架构
7.2.3 6G算力网络关键技术
7.3 6G网络架构使能类技术
7.3.1 可编程网络
7.3.2 轻量化信令方案
7.3.3 确定性数据传输
7.3.4 可信数据服务
7.3.5 语义通信、语义驱动
7.3.6 数字孪生技术
第8章 独立构建、独立扩展——6G RAN功能服务化架构
8.1 RAN功能服务化原理
8.1.1 服务化架构
8.1.2 基于云原生的服务化技术
8.1.3 RAN服务化的应用
8.1.4 RAN服务化功能重构
8.2 RAN服务化架构设计与演进
8.2.1 6G服务化RAN设计原则
8.2.2 服务化RAN架构分层演进
8.3 服务化RAN关键技术能力图谱
8.3.1 基础设施层关键技术
8.3.2 网络功能层关键技术
8.3.3 编排管理层关键技术
第9章 AI增强网络、网络赋能AI——内生AI
9.1 6G的AI基础概念
9.1.1 AI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