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部分 概述篇
第一章 线损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线损治理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台区线损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数字化系统
第三节 台区线损计算
第四节 台区高损主要因素
第五节 台区负损主要因素
第二部分 基础篇
第三章 业扩管理
第一节 公用变压器新装和运行管理
第二节 用户供电方式和日常运行管理
第三节 分布式电源管理
第四节 住宅小区新增台区建设和管理
第四章 营配管理
第一节 营配协同管理
第二节 台区切改管理
第三节 异动后线损监测
第五章 计量管理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投运前管理
第三节 装接管理
第四节 运行管理
第六章 采集管理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调试管理
第三节 系统管理
第四节 运维管理
第七章 窃电防治
第一节 反窃电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节 窃电隐患与防改措施
第三节 反窃电主要筛查方法
第三部分 管理篇
第八章 发展历程
第一节 “一户一表”前阶段
第二节 “一户一表”手工抄表阶段
第三节 “一户一表”智能远程抄表阶段
第九章 体制机制
第一节 组织架构及职责
第二节 内部治理与外部协同
第三节 指标体系
第四节 评价体系
第十章 “三精”管理
第一节 精细分析
第二节 精确诊断
第三节 精准治理
第十一章 “一台区一指标”
第一节 “一台区一指标”管理模式
第二节 “一台区一指标”计算方法
第三节 “一台区一指标”应用情况
第十二章 线损系统建设与应用
第一节 系统建设背景
第二节 系统功能架构
第三节 系统功能介绍
第四节 移动微应用建设
第四部分 治理篇
第十三章 线损监测
第一节 线损指标监测
第二节 业务质量监测
第三节 采集质量监测
第四节 计量质量监测
第五节 低压分布式光伏监测
第六节 设备事件监测
第七节 新型监测
第十四章 人工分析
第一节 高损台区分析
第二节 负损台区分析
第三节 不可算台区分析
第十五章 智能诊断
第一节 智能诊断流程
第二节 智能诊断模型
第三节 智能诊断报告应用
第十六章 排查治理
第一节 排查内容
第二节 排查工具
第三节 治理方法
第十七章 直流配电网线损管理探索
第一节 直流配电网特征
第二节 直流配电网损耗
第三节 直流配电网计量
第四节 直流配电网线损模型探索
第五部分 案例篇
第十八章 档案因素
案例1 新装光伏用户录错造成台区负损
案例2 存量用户户变关系不对应造成台区高损
案例3 业扩新装户变关系错误造成台区负损
案例4 光伏档案错误造成台区高损
案例5 电缆铭牌贴错引起户变关系错误造成台区负损
第十九章 计量因素
案例1 中性线虚接多计用电量造成台区负损
案例2 电能表接线端子烧坏少计用电量造成台区高损
案例3 电能表错接线少计电量造成台区高损
第二十章 采集因素
案例1 采集终端软件版本低导致采集失败造成台区高损
案例2 通信模块故障导致电量采集失败造成台区高损
案例3 采集时间错误造成台区线损波动
案例4 采集数据不稳定造成台区高损
案例5 老旧计量设备连续采集失败造成台区高损
第二十一章 用电异常(含窃电、漏电)
案例1 绕越计量装置窃电造成台区高损
案例2 集中计量箱空置表位接地漏电造成台区高损
案例3 电能表分流窃电造成台区高损
案例4 低压电缆漏电造成台区高损
案例5 接户线绝缘层破损漏电造成台区高损
案例6 用户窃电造成台区高损
案例7 擅自接线用电造成台区高损
案例8 低压电缆漏电造成台区高损
第二十二章 技术因素
案例1 功率因数低造成台区高损
案例2 台区线路线径细造成台区高损
案例3 光伏上网电量大量倒送造成台区高损
案例4 居民住宅电梯产生反向电量造成台区负损
案例5 无功补偿装置故障造成台区高损
案例6 配电柜出线铜排接触不良造成台区高损
案例7 无功过补造成台区高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