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近代中国陋俗文化嬗变研究
0.00     定价 ¥ 10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10273440
  • 作      者:
    作者:梁景和|责编:姜虹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所谓陋俗文化是指特定时期内体现于风俗惯制上的并为传统人伦文化所认同的文化糟粕。它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指陋俗所反映的传统人伦文化观念中的糟粕;二是指传统人伦文化观念糟粕所铸成的陋俗。本书从婚姻、家庭、女性、性伦四个方面对近代中国陋俗文化的变革进行了探索,并将其置于人类精神进化的长河中进行考察,发现近代中国陋俗文化的演变并非特定时期内孤立的文化现象,它既是人类精神进化过程中一个阶段性的主旨,又是再次实现人的自身觉悟和精神解放的重要途径。
展开
目录
首论卷
一、文化的界定及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一)文化类型说
(二)文化精华与糟粕的基本特征
二、近代陋俗文化嬗变要略
(一)近代陋俗文化变革的历史条件
(二)近代陋俗文化演变述略
婚姻卷
一、中国传统婚姻陋俗
(一)传统婚姻陋俗的特征
(二)传统婚姻陋俗的历史地位
二、太平天国的婚姻形态
(一)太平天国内部的婚姻状态
(二)太平天国婚姻的特征
三、维新“前识者”的婚姻观
(一)走向世界的中国人的婚俗视野
(二)西方近代婚姻观及婚俗对维新派的影响
(三)维新派的婚姻观
(四)戊戌觉醒的女性与康有为的“大同”婚姻观
四、清末民初婚俗的演变
(一)清末民初与维新时期婚姻变革之比照
(二)对婚姻陋俗的系统批判
(三)近代文明的婚姻观
(四)婚俗的演变
(五)婚俗变革的不平衡性
五、五四时期婚姻文化的变革
(一)婚姻变革的新时期
(二)五四婚姻观的特征
(三)婚俗变革的高潮
(四)婚姻变革的局限
家庭卷
一、传统家族文化的特征
(一)家族、宗族与家庭
(二)家族文化的表象特征
(三)家族文化的本质特征
二、清末“家庭革命”论
(一)“家庭革命”的口号
(二)对家族制度的批判
(三)“家庭革命”的重要内容
(四)清末“毁家”说
三、民初至五四时期的“家庭改制”观
(一)“家庭改制”与国家进步
(二)“家庭改制”的主张
(三)“家庭改制”与西方近代文明
(四)“家庭改制”的理论与实践
四、“生育节制”思潮
(一)中外传统的“节育”理论
(二)“节育”思潮中的两大主题
(三)关于“节育”的大论战
(四)“节育”的实施及其思想障碍
五、丧礼的改革
(一)丧礼与传统文化
(二)太平天国丧礼变革述略
(三)五四时期对丧葬礼俗的批判
(四)新式丧礼观
(五)丧葬礼俗的变革
妇女卷
一、近代女性陋俗文化观的变革
(一)女性新文化观的诞生
(二)女性的心灵解放
二、“不缠足”始末
(一)缠足起源及其“流为种习”
(二)近代以前的禁缠足
(三)19世纪下半叶的禁缠足运动
(四)20世纪最初20年的禁缠足运动
三、女学的演变
(一)近代的最初女学
(二)近代女学的发端
(三)近代女学的发展
(四)五四时期的女学
四、妇女的参政运动
(一)“内言不出于阃”
(二)女子参政的第一次高潮
(三)女子参政的第二次高潮
五、女性陋俗文化嬗变的特征
(一)整体运动与个体运动的相互依存
(二)男女两性的历史作用
“性伦”卷
一、“男女社交公开”思潮
(一)“男女之大防”
(二)新的男女社交观
(三)关于“男女社交公开”的大论战
(四)迈出社交自由的第一步
二、“贞操观”批判
(一)“贞操观”的历史演变
(二)五四思想界对“贞操观”的批判
(三)“贞操”习俗的变革及其局限
三、“性教育”论
(一)传统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的“性教育”
(二)五四时期的“性教育”思潮
结论卷
一、陋俗文化的嬗变与人的精神进化
(一)人类精神的第一次解放
(二)传统人伦文化的衰替
(三)人类精神的再次解放
(四)陋俗文化的变革与人的精神进化
二、近代陋俗文化变革的局限及其规律
(一)阻碍陋俗文化变革的因由
(二)近代陋俗文化变革的规律及其启示
其他
参考文献
初版后记
再版后记
三版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