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绪论
1 新街口的发展历史
1.1 新街口的历史沿革
1.1.1 元朝
1.1.2 明朝
1.1.3 清朝
1.1.4 民国
1.1.5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
1.1.6 改革开放之后
1.2 新街口商业发展
1.2.1 商业演变
1.2.2 护国寺庙会
1.2.3 小结
2 新街口的街巷胡同
2.1 街巷胡同的历史演变
2.1.1 胡同概况
2.1.2 元朝的新街口
2.1.3 明清以及民国年间的新街口
2.1.4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街口
2.2 主要的街巷与胡同群体
2.2.1 赵登禹路
2.2.2 京城西北角——穷西北套
2.2.3 白塔寺和朝天宫片区
2.2.4 平安里片区
2.2.5 西四片区
3 新街口居住建筑
3.1 新街口四合院建筑
3.1.1 西城区少年宫
3.1.2 西四北幼儿园
3.1.3 西四北三条19号
3.1.4 西四北六条23号
3.1.5 阜成门内大街93号
3.2 新街口的四合院的门楼
3.2.1 门楼文化概述
3.2.2 门楼类型及现状概况
3.2.3 门楼价值与保护现状
3.3 现代居住建筑——福绥境大楼
3.3.1 建造背景
3.3.2 建筑特征
3.3.3 建筑现状
3.3.4 保护意义
4 新街口宗教建筑
4.1 新街口宗教建筑的发展
4.1.1 新街口宗教发展概况
4.1.2 新街口宗教建筑的历史文化特征
4.2 新街口宗教建筑的分布与类型
4.2.1 新街口宗教建筑的分布
4.2.2 新街口宗教建筑的类型
4.3 新街口典型的宗教建筑
4.3.1 广济寺
4.3.2 白塔寺
4.3.3 历代帝王庙
4.3.4 西直门教堂
4.3.5 正源清真寺
4.4 新街口宗教建筑的活化利用
5 新街口王府建筑
5.1 新街口王府的历史演变
5.1.1 北京王府的起源
5.1.2 清代王府建筑规制变化
5.1.3 清王府发展演变
5.2 新街口王府建筑空间分布特征
5.2.1 《乾隆京城全图》中的王府建筑
5.2.2 新街口王府建筑分布
5.3 新街口典型的王府建筑
5.3.1 魁公府
5.3.2 礼多罗贝勒府
5.4 新街口历史上的王府
5.4.1 恂郡王府
5.4.2 端郡王府(果亲王府)
5.4.3 质亲王府(慎郡王府)
5.4.4 其他王府建筑
5.5 新街口王府建筑文化保护与发展
5.5.1 王府建筑文化的价值
5.5.2 王府文化的保护
6 新街口名人故居建筑
6.1 新街口历史名人及其活动
6.2 新街口红色文化
6.2.1 新街口红色文化资源概况
6.2.2 新街口红色文化名人故居保护状况
6.3 新街口典型的名人故居
6.3.1 北京鲁迅旧居
6.3.2 程砚秋故居
6.3.3 傅增湘、彭蕴章故居
6.3.4 唐绍仪故居
6.3.5 其他重要的名人故居
6.4 新街口名人故居保护与发展
6.4.1 名人故居的保护
6.4.2 名人故居的再利用
7 新街口文教建筑
7.1 新街口文教建筑的发展过程
7.1.1 晚清时期的发展
7.1.2 民国时期的发展
7.1.3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发展
7.2 新街口文教建筑分布及发展一览
7.2.1 新街口文教建筑分布
7.2.2 新街口近代教育建筑一览
7.2.3 新街口当代教育建筑一览
7.2.4 新街口当代文化建筑一览
7.3 新街口典型的当代文教建筑
7.3.1 梅兰芳大剧院
7.3.2 西城区文化中心
7.4 新街口文教建筑评价及展望
7.4.1 新街口文教建筑评价
7.4.2 新街口文教建筑展望
8 多元发展的新街口建筑文化
8.1 厚重的历史
8.2 多元建筑文化
8.3 传统与现代交织
8.4 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