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医诠释学导论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3294638
  • 作      者:
    编者:张涛//刘超武|责编:李昆//张明春//李瑶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医古籍文献浩如烟海,中医学术发展史本质上是一部中医经典的诠释史。中医当代哲学与诠释学的理论建构,亟须中医学术共同体自主完成。这种主体性建构的独特优势在于能够运用中医专业话语体系,精准援引经典文献、理论模型及临床实践的典型范例,既实现中医理论的真理性认知,又兼顾知识普及与学术深耕,最终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诠释范式。本书首次尝试在中医学领域建构中医文本研究的诠释学方法论体系,既推介中国诠释学前沿成果,又创新性提出“中医诠释学”学科概念。末章聚焦学科交叉领域,系统梳理现有中医学与诠释学交叉研究的重要成果,廓清其学理边界,研判发展方向,阐释其对于中医理论现代化转型、中医文化国际传播及中医学术体系创新的三重价值。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诠释学概述
第一节 诠释学是什么
一、关于诠释学的定义
二、诠释学概念的原初设定
三、诠释学的三个向度
四、诠释学的四个要素
第二节 诠释学的译名
一、诠释学
二、阐释学
三、解释学
第三节 诠释学的历史
一、诠释学的七种性质
二、诠释学的三种形态
第二章 西方诠释学代表学者
第一节 施莱尔马赫
一、施莱尔马赫的诠释学
二、理解与解释
三、诠释学规则
第二节 狄尔泰
一、从心理学到历史主义
二、理解精神
三、体验生命
四、诠释学循环
第三节 海德格尔
一、《存在与时间》的诠释学理论
二、理解——理解不是一种方法,是一种存在方式
三、真理是一种揭示的过程
四、海德格尔的诠释学循环——理解的前结构
第四节 伽达默尔
一、关于诠释学经典《真理与方法》
二、效果历史
三、视域融合
四、语言
五、理解
第五节 利科
一、文本理论
二、间距理论
三、隐喻理论
第三章 诠释学的重要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前理解与诠释学循环
一、前理解
二、诠释学循环
第二节 理解
一、知识论的理解观
二、理解即重构
三、理解是体验
四、理解是存在方式
五、理解是事件
第三节 真理
一、关于真理
二、诠释学的真理观
三、真理的特征
第四节 文本
一、哲学对于文本的定义
二、传统文本理论
三、利科的文本理论
四、伽达默尔的文本理论
五、贝蒂的文本诠释原则
六、赫施的文本理论
七、经典与经典诠释
八、诠释学视域下的《伤寒论》“经典性”探究
第四章 中国诠释学
第一节 中国诠释学的建构探索
一、汤一介与中国解释学
二、洪汉鼎与经典诠释学
三、潘德荣与德行诠释学
四、张江与中国阐释学
第二节 中国诠释学的代表性方法与理论
一、傅伟勋与“创造的诠释学”
二、成中英的本体诠释学
三、林安梧与“道论诠释学”
第五章 中医诠释学
第一节 中医诠释学的学科创建与发展思考
一、中医诠释学的初探
二、中医概念、理论的诠释学研究思考
三、中医诠释学的进一步探索
第二节 诠释学在中医领域的研究成果
一、中医基础理论的诠释学研究成果
二、中医翻译
三、中医教育
四、中医经典研究成果
第三节 诠释学视域下的《伤寒论》名词术语研究
一、中医经典诠释方法
二、名词的诠释:《伤寒论》名词的研究成果
三、术语的诠释:《伤寒论》术语的研究成果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