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3838769
  • 作      者:
    作者:成林萍|责编:陈侃
  • 出 版 社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是作者对党的群众观进行系统性、历史性研究的成果。党的群众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石,是由群众史观、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等组成的系列论观点,是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曾把紧密联系群众提炼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把是否坚持群众路线作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之一。可以说,群众观思想是共产党人始终坚守的政治本色。本书由作者单独完成,因此质量、体例、文风都体现了相当高的一致性和高标准。书稿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群众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历史背景及社会条件出发,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群众观的历史发展、主要内容,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群众观的基本经验。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探源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和发展
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批判和超越
三、中国近代民主政治思想合理成分的吸收
四、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改造社会的探索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历史发展
一、党的创立及大革命时期:组织一个大的“群众党”
二、中央苏区时期:局部执政的工农政府
三、延安时期:动员和依靠人民群众,进行全民族抗战
四、西柏坡时期:坚守“两个务必”,迎接新的“赶考”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主要内容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群众路线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四、开拓民主新路,实现人民民主
第四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群众组织
一、党创立和大革命时期:群众组织初步建立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群众组织走向成熟
三、抗日战争时期:群众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解放战争时期:群众组织功能延续
第五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基本经验
一、科学分析国情把握主要矛盾,是党的群众观的逻辑起点和基本依据
二、切实实现和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是党的政策变为群众行动的关键
四、三大优良作风是党领导群众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五、知识分子和工农相结合,夯实了党的群众基础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