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刑事法评论(50刑事法学的本土化)
0.00     定价 ¥ 1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1362198
  • 作      者:
    编者:江溯|责编:宋婕//王建君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5-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为《刑事法评论》第50卷,主题是“刑事法学的本土化”,系统展现了我国刑法学界在借鉴域外理论与扎根本土实践之间的双向互动成果。本书分为“理论前沿”“行为理论”“归责理论”“财产犯罪”“专题研究”“刑事诉讼与刑事执行”几大栏目,收录了来自中、德、日、美等国的34篇精选论文,既涵盖刑法教义学、归责理论、行为理论等传统领域的深化研究,也涉及人工智能、基因编辑、认罪协商等新兴问题的前沿探索,体现了刑法学研究的时代性与开放性。本书涵盖的领域,既有正当防卫等刑法总论的重点内容,也包括信息数据犯罪等刑法分论的热点问题,还涉及刑罚理论、罪刑法定、犯罪化、犯罪论体系与共同犯罪等刑法问题。此外,刑事程序中的未决羁押、审前非羁押监管模式、认罪认罚案件的上诉制度,以及德日、英美的相关诉讼制度与改革经验,在其中亦有讨论。 本书对我国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及司法实务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的出版可为相关专业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
目录
理论前沿
刑法中的元理论 〔德〕米夏埃尔·库比策尔文谭淦译
一、刑法背后的刑法
二、刑法元理论的作用
三、元理论的不可避免性、不可取代性
四、厌恶变化及适应的压力
五、元法律理论的新方法
古典犯罪论在日本的持续影响 〔日〕高山佳奈子文邓卓行译
一、引言
二、现代日本刑法的历史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
四、客观层面与主观层面的安置
五、结语
刑罚社会学的理论进展与问题 〔美〕大卫·加兰德文李波薛旭坤译 蒋济泽校
一、进步
二、例证
三、结论
实质法益概念的实践哲学基础 蔡燊
一、确定实质法益概念的方法论难点
二、确定实质法益概念的新兴进路与其主要疑问
三、实质法益概念的确定方法——以实践哲学视阈下集体法益的确定与解释为线索
四、余论:对可能质疑的回应
五、结论
法秩序统一性原理:概念澄清、内涵重述与实践展开 杨馥铭
一、问题与背景
二、法秩序统一性原理概念澄清
三、法秩序统一性原理内涵重述
四、法秩序统一性原理指导下刑民交叉、刑行交叉案件的处理
五、结语
行为理论
论实行行为开始后的责任能力减弱——三种解决方案及其作用分担 〔日〕安田拓人文段宇衡译
一、序言
二、理解案件的方法:行为的整体把握与分别把握
三、理解问题的方法:对类似“构成要件的提前实现”问题的把握
四、论据及具体运用:自由的意思决定之实现
五、进一步的解决方案:完全的非难之可能性
六、解决方案的总结
所谓“不真正不作为犯”中的法律与规范 〔西〕赫苏斯-玛利亚·席尔瓦·桑切斯文毕经天译潘泽钧校
一、从法定构成要件到举止规范
二、举止规范及保证人对结果避免的不作为
三、一个替代性方案
英美刑法“犯罪不能”中的不能犯辩护 刘士心
一、“犯罪不能”与不能犯辩护的含义
二、从判例法到制定法对不能犯辩护的立场转变
三、学理对制定法立场的质疑及对不能犯辩护成立标准的争论
四、对不能犯辩护成立标准的基本评价
五、不能犯辩护对我国刑法的启示
中止犯自动性判断标准的规范探讨:犯罪人理性说之提倡 姚欣雅
一、问题的提出:中止犯自动性判断的实务困境
二、中止犯减免处罚的根据
三、中止犯自动性诸学说之批判
四、犯罪人理性说之提倡
五、犯罪人理性说的实务运用:自动性判断困境的解决
归责理论
国家适度干预视角下被害人承诺的有限出罪效果 隗佳
一、理论与实践的“鸿沟”
二、通过被害人承诺能否实现全面出罪效果?
三、国家适度干预被害人自我决定权的理论依据
四、被害人承诺效力范围的再界定
五、结语
论刑法中行为论与责任能力论的区分 马天成
一、问题的提出
二、自动行为论对区分标准的塑造
三、强制来源论对区分标准的塑造
四、他行为可能性论对区分标准的塑造
五、人格行为论对区分标准的塑造
六、人格主体标准的类型化适用
七、结语
负担与刑法归责 〔德〕乌尔弗里德·诺依曼文方子轩译
一、引言
二、“特别归责”模式的批判性重构
三、答责对话模式
四、结论
不可抗力中的风险控制与结果归属 刘颖恺
一、不可抗力的论域之争与可控制性原理的导入
二、可控制性原理的体系性定位
三、可控制性基准的本体论展开
四、可控制性基准的质疑、批判与回应
五、结论
“结果提前发生”的教义学辨析——基于故意犯不法构造的考察 李昱
一、问题的提出
二、着手说与既遂故意说之阙误:因果流程并非故意的认识对象
三、纯粹客观说与主观归责说之缺陷:故意既遂犯的不法应由主观决定
四、前提厘清:故意犯的意志归责构造
五、意志归责下的“结果提前发生”
进言义务违反的归责原理 周树超
一、问题的提出
二、进言义务论的回顾与检讨
三、进言义务违反的处罚范围
四、进言义务违反的因果关系
五、结论
财产犯罪
论敲诈勒索罪中的威胁行为——基于事实和规范二元结构的分析 刘佳冲
一、问题的提出
二、刑法中的威胁行为概述
三、敲诈勒索罪中威胁行为的事实考察
四、敲诈勒索罪中威胁行为的规范限缩
五、威胁行为二元分析结构的案例验证
六、结语
论债权行使与敲诈勒索之界分 周梦杰
一、引言
二、债权行使行为阻却敲诈勒索罪的原理检视
三、财产损失的认定前提:财产概念之考究
四、功能财产说下财产损失的认定逻辑
五、结语
侵占罪的客观构造:刑法教义与刑事政策的交互审视 徐彬喆
一、问题的提出
二、法益:法律与经济的财产说下的问题廓清
三、代为保管:基于代管信任关系而占有
四、遗忘物:限制解释的立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