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公益性校外教育机构学校与家庭协同育人的制度构建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5291647
  • 作      者:
    作者:王海平|责编:赵丽媛
  • 出 版 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2-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以新制度主义社会学为理论视角,深入探索了公益性校外教育机构、学校与家庭协同育人制度的建构问题。作者通过对制度的规制、规范和文化—认知三个方面的细致剖析,为我们理解公益性校外教育机构、学校与家庭协同育人内生制度的形成及其各主体间的交互作用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在此基础上,本书通过广泛的文献收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对公益性校外教育机构、学校和家庭在协同育人中的政策话语变迁、组织规范变革和行动逻辑演进进行了深入的实证研究,形成了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研究框架。每一章都紧密围绕公益性校外教育机构、学校和家庭协同育人制度的构建这一主题,既有一定理论深度,又有一定实践广度,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协同育人图景。此外,本书在制度创新研究部分,不仅梳理和归纳了协同育人制度建构的基本经验,还针对当前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构建工作协商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和价值引领机制等三大关键机制的解决方案,为未来的实践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公益性校外教育机构、学校与家庭协同育人的理论基础与制度逻辑
第一节 公益性校外教育机构、学校与家庭协同育人研究的历史演变
校外教育概念的演变
发达国家校外教育机构、学校、家庭协同育人政策与实践的发展
校外教育机构、学校、家庭关系研究的进展
第二节 公益性校外教育机构、学校与家庭协同育人制度建构的时代问题
“双减”政策深化落实提供的机遇与挑战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推进带来的要求与契机
第三节 新制度主义社会学的理论启示与分析框架
家校社协同育人理论基础的演进及制度指向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公益性校外教育机构、学校与家庭协同育人的政策话语变迁
第一节 公益性校外教育机构与学校协同育人的政策话语变迁
围绕主题活动的校内外教育结合的初步探索
推进校内外教育基于课程的有效衔接
促进校内外教育基于立德树人的全面融合
第二节 公益性校外教育机构与家庭协同育人的政策话语变迁
借助公益性校外教育机构解决儿童课后家庭照护的尝试
推动公益性校外教育资源向家庭免费或优惠开放
拓展公益性校外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职能
第三章 公益性校外教育机构、学校与家庭协同育人的组织规范变革
第一节 公益性校外教育机构与学校协同育人的组织规范变革
补充的责任期待与“活动入校”“请入场馆”的活动组织方式与措施
衔接的责任期待与课程孵化的活动组织方式与措施
协同的责任期待与项目培育的活动组织方式与措施
第二节 公益性校外教育机构与家庭协同育人的组织规范变革
延伸的责任期待与提供课后照护的活动组织方式与措施
互补的责任期待与家委会建设的活动组织方式与措施
纽带的责任期待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活动组织方式与措施
第四章 公益性校外教育机构、学校与家庭协同育人的行动逻辑演进
第一节 公益性校外教育机构与学校协同育人的行动逻辑演进
个人关系铺垫
制度组织保障
文化符号同构
第二节 公益性校外教育机构与家庭协同育人的行动逻辑演进
提供支持与服务
共同组织与管理
融合知识与理念
第五章 公益性校外教育机构、学校与家庭协同育人的制度构建路径
第一节 公益性校外教育机构、学校与家庭协同育人制度演进的基本经验
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的动力源自强制性变迁与诱致性变迁相统一
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的持续需要组织影响与文化认同相协调
第二节 公益性校外教育机构、学校与家庭协同育人制度构建面临的主要挑战
政策上对公益性校外教育机构规定不足
规范上各组织间整合与协调不够
认识上教育整体性与全面性视角缺乏
第三节 “公益性校外教育机构—学校—家庭”协同育人制度关键机制构建策略
政策驱动:构建以沟通协商为基础的工作协调机制
组织保障:构建以利益互补为核心的资源整合机制
认知导向:构建以活动育人为特色的价值引领机制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