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传统中国之治的历史与逻辑
0.00     定价 ¥ 9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1866070
  • 作      者:
    作者:彭新武|责编:孙丽丽//胡蔚婷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12-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立足于历史情境,在对传统“中国之治”的演变历程进行真实描绘的基础上,力图客观、全面、准确地阐述其基本特质和历史局限,并充分挖掘其中可资利用或转化的思想资源,以期为当代“中国之治”的建构有所借鉴。 历史地看,传统“中国之治”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大体可划分为王权时代、皇权时代两个阶段。而衔接这两个历史阶段的一个重要事件,便是所谓“周秦之变”,即从“周制”到“秦制”的转换。究其实质,在“周制”与“秦制”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分野,秦制也继承了周制中的王权世袭、“家天下”、“大一统”等内涵。不仅如此,自汉以降的政治实践并非“秦制”对“周制”的完全替代,而呈现出二者相“混溶”的特征:在官僚体制上,秦代三公九卿制虽然成为汉代以降的基本模式,但其间多有变革,一个总的发展态势是君主权力和威势的不断加强;从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结构上看,虽然秦汉以降郡县制日益占据主导地位,但分封制始终与郡县制相伴随;从政权基础来看,先秦时代的“家国一体”模式在秦汉之后得以重构,实现了皇权政治与地域性宗族组织的有效结合;就治理规范而言,自汉代儒法合流,先秦礼法制度又重新焕发生机,这一礼法一体化进程至隋唐基本定型,最终形成独特的“礼法之治”,等等。因此,秦汉之后的中国政治是“周制”和“秦制”的相互渗透和复杂融合,“百代皆秦政”之说是与历史事实不相吻合的。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叙事
第一节 天命与王权的联姻
第二节 宗法分封制
第三节 礼乐文明的兴衰
第二章 春秋战国之际的治道论争
第一节 “处士横议”及战国变法运动
第二节 王霸争衡及个体生存困境
第三节 百家合流:专制的理论序曲
第三章 从秦政一统到王霸杂用
第一节 秦政一统与专制的奠基
第二节 从汉儒批法到王霸杂用
第三节 儒教的流变与重塑
第四章 君临天下与术治主义
第一节 君权至上及“民本”策略
第二节 要在中央:郡县与分封之争
第三节 为君之道与术治主义传统
第五章 帝国体制下的全能治理
第一节 “官本位”及为吏之道
第二节 “利出一孔”与国民博弈
第三节 思想一统及教化之道
第六章 礼治天下与“人治”的迷局
第一节 礼治的重建与礼治社会
第二节 宗法传承与“家国同构”
第三节 从“人治”到“法治”
第七章 走出“治乱相循”的迷雾
第一节 王朝更替与王道恒常
第二节 文化自省与“主体”重塑
第三节 走向“民主行政”
第八章 天下主义的流变与重塑
第一节 华夷之辨与正统之争
第二节 国族建构与族群整合
第三节 天下主义的当代重塑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