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著作是如何诞生的?书中的世界与今天又有着何种关联?
13—14世纪,伊利汗国统治下的伊朗不仅见证了欧亚大陆内部空前繁荣的人员流动、商贸往来、科技与知识传播及艺术交流,更积极参与其中。在这一背景下,《史集》卷二《世界史》应运而生,成为伊斯兰史学与细密画艺术的重要里程碑。
本书聚焦现存最早的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史集·世界史》插图抄本,围绕其中五部区域和民族史,探讨其多重文本来源与写作逻辑,并深入分析其中的细密画插图如何吸收并转化中国绘画传统,进而勾勒出“第一个全球化时代”波澜壮阔、多元共存的世界图景。
序言
第一章 《史集》:文本、图像与世界
1. 一个特殊的手势
2. 拉施特与《史集·世界史》
3. 伊朗:一条跨文化交流的通道
4. “第一个全球化时代”的世界史叙事
5. 伊斯兰艺术史中的《史集·世界史》
第二章 《中国史》的文与图
1. “半部”历史
2. 三人与多人
3. 帝王的形象与姿态
4. 从全相平话到细密画
第三章 《以色列子民史》的文与图
1. 改写神圣史
2. 拉施特与摩西
3. 隐匿的偶像
4. 无形的山
第四章 《法兰克人、教皇与恺撒史》的文与图
1. 关于法兰克人及其历史的传统知识
2. 全新的空间
3. 权力的两面
第五章 《印度、信德与克什米尔史》的文与图
1. 创造“印度史”
2. 初探山水
3. 山水之“无”
4. 涅槃之“无”
5. “无”与“有”的相遇
第六章 《伊朗与伊斯兰史》的文与图
1. 文本的三重变化
2. 错位的天堂:《伊赖姆城》
3. 移位的君主:《胡山登基》
4. 边缘与新中心的确立
结 语 世界史的诞生
1. “集合”的背后
2. 超越“集合”
参考文献
附录
1. 存世45部《史集·世界史》抄本及其与《史集·蒙古史》合写本概况
2. 《拉施特镇捐赠书》文本节译
3. 人名对照表
4. 转写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