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儒家伦理争议与实践/浙江大学哲学文存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740515
  • 作      者:
    作者:李明书|责编:朱华彬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1-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研究儒家伦理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议题。在伦理理论上,以儒家思想和西方义务论、美德论与关怀伦理学等进行比较,藉以解决西方伦理学解释儒家思想所遗留的理论问题。在实践上,以儒家思想对于生命伦理议题提出应对的方法。理论方面探讨的主题计有中国哲学基本问题的建构、关怀伦理学解释儒家思想的适用性、儒家角色伦理学的理论意义、儒家的身心观等;实践方面以生命伦理相关议题为主,例如儒家是否为性别歧视的思想、儒家家庭伦理观、儒家动物伦理观、儒家的教学观等。
展开
目录
绪论
理论篇
第一章 东方哲学基本问题的厘清与建构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哲学基本问题”的界说与厘清
第三节 检视东方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概况与反思
一 以概念作为哲学基本问题
二 将西方哲学基本问题或理论运用到东方哲学的研究
三 将东方哲学专属的基本问题普遍运用到经典研究
第四节 东方哲学基本问题的建构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论语》的身心观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论语》所关怀的世界
第三节 《论语》以道德修养之道打通生命的出路
第四节 道德修养之道在心态方面的引导
第五节 道德修养之道在身体方面的引导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论语》的“观看”思想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观看”的界说与厘清
第三节 从观看导向儒家的修学道路
第四节 《论语》透过观看洞察身心的运作
第五节 《论语》透过观看洞察时代的变化
第六节 小结
第四章 《孟子》的性善只能是“本善”或“向善”吗?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孟子说“性善”以及“本善”与“向善”的分立
第三节 中国港台新儒家的“性本善”诠释
一 牟宗三对“性善”的诠释
二 袁保新对“性善”的诠释
三 林安梧对“性善”的诠释
第四节 “性向善”的提出与理论依据
一 “性”“善”与“向”的界说
二 孟子“人性向善论”的建构
第五节 对“性善”的重新思考:条件的促成推动
第六节 小结
第五章 牟宗三的生命伦理学建构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牟宗三的现实关怀
第三节 牟宗三的圆善与圆教理论
第四节 生命伦理学的两种论述路径
第五节 从圆善与圆教建构生命伦理学理论
第六节 小结
应用篇
第六章 消解超越性的价值:儒家角色伦理学的实践与应用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儒家角色伦理学的理论评估
一 儒家角色伦理学的价值来源
二 消解儒家超越意义的理论问题与批评
三 以关系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文本解读
第三节 为儒家角色伦理学辩护的有效性
第四节 儒家角色伦理学在实践与应用层面的展开
第五节 以“孝”作为当代家庭伦理的关系性概念
第六节 小结
第七章 当代儒学对于性别歧视的讨论与回应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论语》与《周易》的性别诠释
第三节 当代儒家性别诠释的论证缺失
第四节 当代儒学回应性别歧视的伦理实践
第五节 小结
第八章 儒家面对性别议题多元化的时代及其回应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以儒家思想支持或反对“同性婚姻”的理论缺失
一 以儒家经典为依据反对同性婚姻的理由评述
二 传统如何不足以推论出现今如何
三 儒家如何看待人的选择?
第三节 “婚姻平权”与“同性婚姻”的关系与儒家的观点
一 “婚姻平权”与“同性婚姻”的关系
二 儒家支持“婚姻平权”的依据
第四节 小结
对话篇
第九章 中国生命哲学真理观的标准——与杜保瑞商榷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中国哲学真理观的定义与标准
第三节 中国哲学真理观的理论选择与困难
第四节 中国哲学真理观的实践选择与困难
第五节 中国哲学真理观的标准建构
第六节 小结
第十章 对于李晨阳《比较的时代:中西视野中的儒家哲学前沿问题》一书的延伸思考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比较的时代:中西视野中的儒家哲学前沿问题》概述
第三节 文化的价值组合配置
第四节 李晨阳对儒家“天”的理解与儒家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哲学观点之反思
第五节 以女性主义与关爱伦理学作为儒家性别研究的切入点及其遗留的问题
第六节 小结
第十一章 儒家示范伦理学的系统性理论价值之反思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以感动与关爱作为道德动力之别
第三节 规范、非规范与示范伦理之别
第四节 小结
第十二章 女性问题是否应由男性提出?——从《儒道思想与现代社会》谈起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儒家的性别观
第三节 儒家的节烈观与性别歧视
第四节 儒家的性别声音
第十三章 比较视域下的儒佛哲学研究——敬答王亚娟、张慕良与单虹泽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从王亚娟的提问看生命实践的细节
第三节 张慕良从生命学问的思考转向儒佛建构理论的语言与方法
第四节 从单虹泽的观点申论比较哲学的限度与突破
第五节 小结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