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大医之道
第一章 医学人生
第一节 立志当名医为农民解除病痛
第二节 大学学习奠定学术根基
第三节 研究生学习提升科研能力
第四节 长期临床实践提升临床能力
第五节 跟师学习影响其医学人生
第二章 精神境界
第一节 文化精神
一、自强不息
二、厚德载物
第二节 思想品德
一、为人:厚德自强、厚道谦和
二、为医:医德在仁,医术在精
三、为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四、为学:博采众长,传承创新
第三章 思维方式
第一节 整体思维
一、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最显著的特征
二、整体思维贯穿于高彦彬教授诊疗体系中
第二节 系统思维
一、系统思维是中医的主要思维方式
二、系统思维贯穿于高彦彬教授诊疗体系中
第三节 变易思维
一、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充分体现出变易思维
二、动态把握疾病的传变及病机演变规律
三、宏观微观结合辨证论治
四、基于变易思维开展治未病研究
第四节 象数思维
一、象数思维是中医的主要思维方式
二、坚持象数思维,学习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弥补其不足
第五节 中和思维
一、提出和谐健康观
二、提出失和疾病观
三、提出调和治疗观
四、提出和谐养生观
第四章 学术思想
第一节 发展经脉理论,丰富络病学说
一、经脉理论包含经络和脉络两大网络系统
二、络脉结构特点与气血运行特点
三、络病的内涵与外延
四、络病的病因病机
第二节 创新慢病病机及通络治疗大法
一、络病是慢病的共性病理基础
二、通络是治疗慢病的基本大法
三、慢病预防观
第三节 创新糖尿病的络病病机及通络防治大法
一、消渴病是复合病因的综合病证,脾肾亏虚、胰脾同病是发病内因
二、络病是消渴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病理基础
三、通络是消渴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防治大法
四、强调糖尿病预防为主须从儿童抓起
五、强调糖尿病四级预防、主张分期辨证综合防治
六、基于治未病与络病理论开展糖尿病及并发症防治
第四节 创新慢性肾病的络病病机及通络防治大法
一、络病是慢性肾脏病的共性病理基础
二、通络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基本大法
三、基于治未病理论提出CKD四级预防策略
下篇 大医之术
第五章 临证技术
第一节 辨治方法
一、整体观念,系统思维
二、病证结合,以证为主
三、慢性疾病,分期辨证
四、明辨标本,以虚定型,以实定候
五、疑难病,抓主症,辨病机
六、诊治慢病重视络病辨证
第二节 诊疗技术
一、重视望诊
二、重视问诊
三、重视脉诊
四、重视闻诊
五、四诊合参,宏微互补
第三节 用药特点
一、分类使用化瘀通络药
二、分类使用祛湿药
三、分类使用祛风药
四、常用药物配伍
第四节 核心方药
一、滋阴清热方
二、疏肝清胃方
三、益气养阴方
四、益气养阴通络方
五、益气养阴、补肾通络方
六、滋肾平肝通络方
七、益气健脾固肾方
八、益气解毒泄浊方
第五节 治疔慢病经验
一、治疗糖尿病经验
二、治疗慢性肾病经验
三、治疗甲状腺疾病经验
四、治疗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经验
五、治疗骨质疏松症经验
六、治疗肥胖病经验
第六章 验案评析
第一节 糖尿病验案
第二节 糖尿病肾病验案
第三节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验案
第四节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验案
第五节 糖尿病神经病变验案
第六节 紫癜性肾炎验案
第七节 膜性肾病验案
第八节 IgA肾病验案
第九节 高血压肾病肾衰验案
第十节 慢性肾炎肾衰验案
第十一节 IgA肾病肾衰验案
第十二节 糖尿病肾病肾衰验案
第十三节 尿酸性肾病肾衰验案
第十四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验案
第十五节 桥本甲状腺炎甲减验案
第十六节 亚急性甲状腺炎验案
第十七节 痛风高尿酸血症急性发作期验案
第十八节 痛风高尿酸血症慢性关节炎期验案
第十九节 肥胖病验案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