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和歌浦浪起唐风(中国文学在日本和歌中的接受研究)
0.00     定价 ¥ 7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5273278
  • 作      者:
    作者:黄一丁|责编:张静
  • 出 版 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01
收藏
内容介绍
和歌是日本独有的文学形式,历来被日本人视为其民族文学中最核心的诗歌体裁。它对后世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直接决定了日本民族的文学审美基调。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日本民族文学的和歌,在其起源与发展过程中始终受到中国文学的持续影响。中国文学的影响贯穿了和歌发展的始终,并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书聚焦的《古今集》至《新古今集》时代,是和歌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和歌作品不仅是日本文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堪称东亚“汉文化圈”文学的瑰宝。该时期大约对应中国的五代十国至南宋时期,在该时期的和歌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中国六朝至唐代文学的影子。本书详细梳理了中国文学进入日本文学后,与日本文学相互碰撞所激发的火花,旨在抛砖引玉,期待更多学者投身于中国文学对海外文学的影响研究中。
展开
目录
序论
第一节 中华文明对日本文学的影响
第二节 日本古典文学与中日比较文学的三段论
第三节 中国古代文学影响的日本化
第四节 “国风文化”时代的历史背景
第一章 “国风文化”时代文学思辨
第一节 “唐风文化”的特征与历史背景
第二节 “国风文化”的历史背景与对“唐风文化”的继承
第三节 “国风文化”时代的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
第二章 中国古代文学对“国风文化”时代前和歌的影响
第一节 《万叶集》与中国古代文学关系综述
第二节 《万叶集》文学史断代与中国古代文学的日本化
第三节 《万叶集》的文学遗产与其后的和歌断层
第三章 和歌与中国古代文学体裁的日本化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学体裁的日本化与句题和歌
第二节 句题和歌史断代与历史背景
第三节 句题和歌与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接受
第四节 句题和歌与典故的接受
第五节 句题和歌与文化观念的接受
第六节 中国古代文学对《千里集》中四季部结构的影响
第七节 《千里集》之后半部分与中国古代文学
本章结语
第四章 中国古代文学意象对“国风文化”时代和歌的影响机制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学与和歌意象的产生
第二节 和歌中菊花意象的产生与中国古代文学意象的影响
第三节 菊花的长生不老意象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第四节 菊花意象在恋爱和歌中的流变现象
第五节 元稹诗对菊花意象的再影响
本章结语
第五章 中国典故的日本化对和歌文学的影响
第一节 典故运用于“国风文化”和歌中的普遍性
第二节 中国文献影响与和歌中的祥瑞之龟
第三节 中国祥瑞意识的影响与长寿之龟
第四节 中国祥瑞意识在典故中的流变
第五节 中国典故的日本化与和歌中的蓬莱山传说
第六节 中国典故的流变与积土成山典故
第七节 《法华经》“盲龟浮木”典故在和歌中的影响
第八节 “盲龟浮木”典故在和歌中的流变
第九节 曳尾涂中典故对日本文学的影响
本章结语
第六章 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日本化
第一节 《千五百番歌合》判词与和歌判诗
第二节 和歌物候观的中日文学依据
第三节 物候观的日本化现象
第四节 和歌判诗中所见中日物候观的融合
本章结语
第七章 歌合活动与中国文学日本化
第一节 《阳成院歌合》的背景
第二节 白居易诗对《阳成院歌合》的影响
第三节 汉语“虚度”“空度”对《阳成院歌合》的影响
第四节 惜春诗表达的流变
本章结语
第八章 “逆国风化”刍议
第一节 日本惜秋文学之源流与传统
第二节 惜秋文学的“逆国风化”与中国典故
第三节 惜秋文学的“逆国风化”与中国文学物候观
第四节 惜秋文学的“逆国风化”与中国惜春文学
本章结语
本书结语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