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药用植物生产相关基本概念
第二节 我国药用植物生产现状
一、我国药用植物栽培与现状
二、我国主要药用植物的分布
第三节 中药材质量标准与评重要性
一、中药材质量标准用途和分类
二、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三、重视中药材评工作
四、国际中药材评标准现状
五、药用植物生产性措施
第二章 药用植物栽培基础与采后管理
第一节 药用植物栽培生理学基础
一、药用植物生长与发育
二、药用植物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
三、药用植物产量构成与品质形成
第二节 药用植物引种
一、引种的意义及其主要内容
二、引种的步骤和方法
第三节 药用植物繁殖方式
一、有性繁殖
二、无性繁殖
第四节 药用植物田间管理
一、施肥管理
二、有害生物治
第五节 中药材采收与注意事项
一、采收原则
二、注意事项
第三章 药用植物病害及其绿色控
第一节 药用植物病理学基础
一、植物病原类型
二、病原植物病害的机制
三、非侵染性病害
四、药用植物病害的发生点
第二节 药用植物病害绿色控
一、农业措施
二、生物治
三、科学用药原则
第三节 药用植物病害化学治与用药
一、化学剂类型和点
二、剂的使用
第四节 药用植物线虫病害及绿色控
一、植物线虫生物学性及药用植物重要线虫
二、植物线虫的绿色控
第四章 药用植物虫害及其绿色控
第一节 药用植物害虫的类型及发生规律
一、药用植物害虫的主要类型
二、道地药材害虫的点
三、药用植物害虫种类点及食性点
四、药用植物地下病虫危害
五、无性繁殖材料是虫害初侵染的重要来源
第二节 药用植物虫害的绿色控与用药
一、绿色控的内容与技术
二、虫害的用药
第五章 药用植物草害及其绿色控
第一节 杂草生物学与生态学基础
一、杂草生物学多样性
二、杂草个体与种群生态
三、杂草群落生态
第二节 植物化感作用
一、化感作用及其化感物来源
二、化感作用物进入环境的主要途径
三、化感作用的机理
第三节 杂草的分类及其对药用植物生长的影响
一、杂草的分类
二、杂草对农作物危害及药用植物草害问题
第四节 杂草绿色控与化学除草剂
一、药用植物杂草绿色控原则和技术
二、化学除草剂的使用
第六章 药用植物鼠害及其绿色控
第一节 药用植物鼠害的点
第二节 鼠害的绿色控措施
一、农业措施
二、生物治
三、物理治
四、化学治
第三节 化学杀鼠剂的使用
一、杀鼠剂的主要类型
二、杀鼠剂的使用
第七章 药用植物农药及其他有害物残留毒性与控制
第一节 药用植物有害物质残留主要类型
一、农药残留概念及其危害
二、重金属概念及其危害
三、黄曲霉毒素和其他真菌毒素
四、二氧化硫危害
第二节 药用植物残留有害物质毒性
一、农药残留毒性
二、重金属毒性
第三节 药用植物有害物质残留控制
一、农药残留控制
二、重金属残留控制
第八章 现代农业和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生产中的应用
第一节 药用植物无公害与有机栽培技术
一、药用植物无公害与有机生产概况
二、药用植物无公害与有机栽培对生态环境的要求
三、药用植物无公害与有机栽培管理技术
第二节 药用植物现代设施栽培技术
一、现代设施栽培在药用植物上的应用
二、药用植物现代设施栽培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现代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生产中的应用
一、应用生物技术开展药用植物快速繁殖、资源护
二、应用生物技术进行药用植物育种
三、DNA分子标记在药用植物分类和药材鉴定上的应用
四、应用生物技术加快次生代谢物的生产
第九章 根和根茎类
一、人参
二、三七
三、川芎
四、丹参
五、乌头(附子)
六、天麻
七、牛膝
八、半夏
九、白术
十、甘草
十一、白芷
十二、地黄
十三、当归
十四、板蓝根
十五、泽泻
第十章 全草类
一、广藿香
二、北细辛
三、肉苁蓉
第十一章 果实及种子类
一、山茱萸
二、五味子
三、宁夏枸杞
四、阳春砂
五、栝楼
第十二章 花类
一、忍冬
二、菊花
三、番红花
第十三章 皮类
一、肉桂
二、杜仲
三、牡丹
第十四章 药用蕨类植物
一、金毛狗脊
二、海金沙
三、紫萁
四、贯众
附录 我国禁限用农药名单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