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家世和童年
盛极而衰
发蒙海盐 求学秀州
第二章 短暂的革命和大学生活
革命大学中的革命生涯
暨南三年
第三章 “应列第一”的燕大研究院毕业生
师生之争:步入学术之始
邓之诚——另一位恩师
第一篇论文——《湖南人由来考》
丰收的两年
第四章 “最值得怀念的岁月”
登上大学讲台
编纂馆藏方志目录:北图三年
第五章 编《禹贡》始末
学会发轫《禹贡》出版
和而不同:顾谭之争
南下广州告别《禹贡》
重回北平
第六章 遵义六年
奔向大后方
流亡大学中乐育英才
替杨保立传为霞客正名
正义结成师生情
第七章 复员杭州
两校教授:谭其骧和谭季龙
艰难岁月锲而不舍
迎接新中国
第八章 参加土地改革运动
五河县乔集村土改
灵璧县西叶村土改
第一次政治运动
第九章 从思想改造到肃反运动
反贪污轰轰烈烈
刘大杰跳黄浦运动降温
第二阶段运动:思想改造
反胡风和肃反运动
第十章 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上)
“杨图委员会”成立应召进京
八年辛劳功亏一篑
第十一章 史无前例的遭遇
在劫难逃
“一批二用”
“政治任务”——接待外宾和出访
为毛泽东注释“大字本”
出席第四届全国人大
第十二章 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下)
“批”字当头恢复编绘
忍辱负重
主客易位:上海市革委会成了主办单位
“为政治服务”
北京审图
西北边界波澜又起
《中国历史地图集》修订出版
“政治错误”种种出版阻力重重
艰难的胜利
第十三章 从沿革地理到历史地理学
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疆域的界定
创立“七大古都”说
历史自然地理研究的硕果
让古代瑰宝重现光彩
开展历史人文地理研究
“守旧”和创新
第十四章 荣誉与烦恼
会见美国总统里根
“老师”成了“白字先生”——与何光岳的关系
“诸葛亮躬耕地”风波
名人的另一面
第十五章 最后的奉献
“我不会死,我还要好起来继续工作的”
“你们应该超过我”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编绘《国家历史地图集》
超越死亡
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修订版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