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软件工程(第2版)/新型工业化新计算计算机学科系列
0.00     定价 ¥ 6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21493256
  • 作      者:
    编者:朴勇//周勇|责编:刘瑀
  • 出 版 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1-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本书主要围绕软件的系统工程化开发过程,介绍相关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工具。本书以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为主线,以基本理论为出发点,遵循UML 2标准,介绍软件工程概念和软件开发过程;重点针对软件开发的具体活动,讨论需求分析、软件架构的构建、类的分析与设计、代码生成、类的详细设计、设计优化、实现技术、交互设计、软件测试等内容;介绍软件开发环境,包括软件项目级管理、软件过程管理与改进。 本书内容丰富、循序渐进,注重软件工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软件开发的理论研究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展开
目录
第1章 软件工程概述
1.1 软件危机与软件工程
1.1.1 软件危机
1.1.2 软件工程
1.2 系统工程与UML
1.2.1 系统工程
1.2.2 统一建模语言UML
1.3 系统开发的解空间
1.4 软件工程开发方法
1.4.1 传统开发方法
1.4.2 面向对象方法
1.4.3 理解两种开发方法
1.5 软件工程发展
1.6 习题
第2章 软件开发过程
2.1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与软件过程
2.2 传统生命周期模型
2.2.1 瀑布模型
2.2.2 快速原型模型
2.2.3 增量模型
2.2.4 螺旋模型
2.2.5 喷泉模型
2.3 敏捷生命周期模型
2.3.1 增量交付与迭代开发
2.3.2 敏捷生命周期模型的优势
2.3.3 极限编程
2.3.4 Scrum
2.3.5 持续集成与持续交付
2.3.6 DevOps过程
2.4 习题
第3章 需求分析
3.1 需求分析活动
3.1.1 需求准备
3.1.2 系统涉众
3.1.3 系统目标
3.2 用例与系统功能
3.2.1 用例及其表示
3.2.2 识别用例
3.2.3 用例规约
3.2.4 用例提炼
3.3 过程建模与事件流
3.3.1 过程建模
3.3.2 事件流
3.4 功能性需求
3.5 非功能性需求
3.6 需求跟踪
3.7 习题
第4章 软件架构的构建
4.1 软件架构及其定义
4.1.1 软件架构的理解
4.1.2 软件架构的定义
4.1.3 软件架构的“4+1”视图模型
4.2 软件架构模型
4.3 软件架构风格
4.3.1 管道与过滤器
4.3.2 层次结构
4.3.3 仓库/黑板系统
4.3.4 正交软件结构
4.3.5 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4.3.6 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4.3.7 MVC架构
4.4 软件架构设计
4.4.1 包及其结构
4.4.2 包结构设计
4.5 习题
第5章 类的分析与设计
5.1 基本类的确定
5.1.1 类的识别
5.1.2 初始类图
5.1.3 类的方法
5.1.4 类的关系
5.1.5 类与对象
5.2 类的细化
5.2.1 管理类和控制类
5.2.2 设计优化
5.3 补充和确认
5.3.1 顺序图
5.3.2 场景模拟
5.4 完善设计
5.5 习题
第6章 代码生成
6.1 正逆向工程与CASE环境
6.2 单个类的实现
6.3 关联关系的实现
6.4 对象归属关系的实现
6.4.1 聚合关系
6.4.2 组合关系
6.4.3 依赖关系
6.5 软件架构的实现
6.6 其他物理实现
6.7 习题
第7章 类的详细设计
7.1 详细设计的主要活动
7.2 类方法的详细设计
7.2.1 图形工具
7.2.2 表格工具
7.2.3 语言工具
7.3 类的行为设计
7.3.1 状态图的结构
7.3.2 状态图的扩展
7.3.3 状态图的应用
7.4 对象约束语言
7.5 习题
第8章 设计优化
8.1 小即是美
8.2 设计优化思想
8.2.1 运行时的多态
8.2.2 耦合的消息链
8.2.3 狎昵关系
8.2.4 被拒绝的遗赠
8.2.5 循环依赖
8.3 设计原则
8.3.1 接口隔离原则
8.3.2 依赖倒置原则
8.3.3 开放封闭原则
8.3.4 Liskov替换原则
8.3.5 单一职责原则
8.3.6 合成/聚合复用原则
8.4 设计模式
8.4.1 抽象工厂模式
8.4.2 单例模式
8.4.3 适配器模式
8.4.4 桥模式
8.4.5 装饰模式
8.4.6 门面模式
8.4.7 代理模式
8.4.8 观察者模式
8.4.9 策略模式
8.4.10 状态模式
8.5 习题
第9章 实现技术
9.1 非功能性需求的实现
9.2 数据表示与交换格式
9.3 程序轮子
9.3.1 组件
9.3.2 框架
9.4 数据的持久化
9.4.1 文件持久化
9.4.2 数据库持久化
9.5 领域特定语言
9.6 模型驱动架构
9.6.1 原理及过程
9.6.2 MDA的应用
9.7 重构
9.8 习题
第10章 交互设计
10.1 交互设计概述
10.2 可用性
10.2.1 任务适合性
10.2.2 自我描述性
10.2.3 可控性
10.2.4 与用户期望一致性
10.2.5 容错性
10.2.6 可定制性
10.2.7 易学性
10.3 交互设计过程
10.4 可用性的验证
10.5 习题
第11章 软件测试
11.1 形式化验证
11.2 测试技术
11.2.1 测试分类
11.2.2 测试策略
11.2.3 非功能性测试
11.3 软件度量
11.3.1 控制流图与环形复杂度
11.3.2 方法内聚缺乏度
11.4 等价类
11.4.1 等价类分析
11.4.2 等价类与边界
11.4.3 等价类组合
11.4.4 面向对象中的等价类
11.5 基于控制流的测试
11.6 断言机制
11.7 测试框架
11.7.1 测试环境
11.7.2 单元测试框架
11.8 可测试性
11.8.1 可测试性基础
11.8.2 可测试性原则
11.9 人工测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