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数据资产评估理论部分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1.2.1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1.2.2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1.2.3 文献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数据资产评估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数据资产评估相关概念
2.1.1 数 据
2.1.2 数据资源
2.1.3 数据资产
2.1.4 数据资产评估
2.1.5 财政监管
2.2 数据资产评估理论基础
2.2.1 效用价值理论
2.2.2 均衡价值理论
2.2.3 劳动价值理论
2.2.4 期权定价理论
2.2.5 其他相关理论
第3章 数据资产评估财政监管依据
3.1 《资产评估行业财政监督管理办法》主要内容
3.1.1 监管目的与监管责任
3.1.2 对资产评估专业人员与资产评估机构的监管
3.1.3 对资产评估协会的监管
3.1.4 对资产评估行业的监督检查与调查处理
3.2 《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主要内容
3.2.1 数据资产管理总体目标
3.2.2 数据资产管理基本原则
3.2.3 数据资产管理主要任务
3.3 《数据资产评估指导意见》主要内容
3.3.1 基本遵循
3.3.2 关注数据资产的基本情况与特征
3.3.3 恰当选择数据资产评估方法
3.3.4 数据资产评估具体操作要求
3.3.5 数据资产评估披露要求
3.4 《资产评估专家指引第9号——数据资产评估》主要内容
3.4.1 数据资产基本状况与价值影响因素
3.4.2 关注数据资产行业特征对价值的影响
3.4.3 关注数据资产的商业模式
3.4.4 数据资产评估报告的编制
第4章 数据资产评估主要方法
4.1 收益法
4.2 市场法
4.3 成本法
4.4 实物期权法
4.5 辅助评估方法
4.5.1 层次分析法
4.5.2 熵权法
4.5.3 模糊综合评价法
4.6 其他辅助方法
4.6.1 灰色预测法
4.6.2 Logistic模型
第二部分 数据资产评估实务部分
第5章 国家电网数据资产评估
5.1 国家电网基本情况
5.2 评估基本要素
5.2.1 评估对象与评估范围
5.2.2 评估目的与价值类型
5.2.3 评估假设与评估方法
5.3 数据资产价值影响因素
5.3.1 数据数量
5.3.2 数据管理
5.3.3 数据质量
5.3.4 数据应用
5.3.5 数据风险
5.4 评估模型构建
5.4.1 基本思路
5.4.2 组合赋权法具体模型
5.4.3 分成定价法具体模型
5.4.4 组合赋权法参数确定
5.4.5 分成定价法参数确定
5.5 评估过程
5.5.1 组合赋权法评估过程
5.5.2 分成定价法评估过程
5.6 评估结果分析
5.6.1 组合赋权法评估结果分析
5.6.2 分成定价法评估结果分析
第6章 易华录数据资产评估
6.1 易华录基本情况
6.2 评估基本要素
6.2.1 评估对象与评估范围
6.2.2 评估目的与价值类型
6.2.3 评估假设与评估方法
6.3 数据资产价值影响因素
6.3.1 数据质量
6.3.2 数据信息老化
6.3.3 数据应用场景
6.4 评估模型构建
6.4.1 基本思路
6.4.2 具体模型
6.4.3 参数确定
6.5 评估过程
6.5.1 数据资产收益期
6.5.2 数据资产超额收益
6.5.3 数据质量系数
6.5.4 数据信息老化系数
6.5.5 数据资产折现率
6.6 评估结果分析
第7章 同花顺数据资产评估
7.1 同花顺基本情况
7.1.1 经营状况
7.1.2 财务状况
7.2 评估基本要素
7.2.1 评估对象与评估范围
7.2.2 评估目的与价值类型
7.2.3 评估假设与评估方法
7.3 评估模型构建
7.3.1 基本思路
7.3.2 具体模型
7.3.3 参数确定
7.4 评估过程
7.4.1 数据资产收益期
7.4.2 数据资产折现率
7.4.3 数据资产超额收益
7.5 评估结果分析
第8章 中国联通数据资产评估
8.1 中国联通基本情况
8.2 评估基本要素
8.2.1 评估对象与评估范围
8.2.2 评估目的与价值类型
8.2.3 评估假设与评估方法
8.3 评估模型构建
8.3.1 基本思路
8.3.2 具体模型
8.3.3 参数确定
8.4 评估过程
8.4.1 数据资产收益期
8.4.2 资产组整体收益
8.4.3 其他资产贡献
8.4.4 数据资产折现率
8.4.5 数据资产价值修正系数
8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