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明清淮南盐业聚落体系研究--以泰州分司八场为考察中心/建筑遗产保护丛书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6611106
  • 作      者:
    作者:廖瑜//李新建|责编:陈佳|总主编:朱光亚
  • 出 版 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12-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研究明清时期淮南盐场聚落体系。首先通过历代史料和舆图互证,结合现场调研,梳理各时期盐场聚落的构成和空间分布,并以泰州分司八场为例,首次厘清了生产性团灶聚落的数量、名称、位置及其演变过程,补充了盐业史和地方历史地理中对团灶研究的缺环。其次,分析了淮南盐场聚落的等级层次、职能分工、尺度规模、交通组织、空间结构、基础设施,揭示其具有的体系化特征;探讨了影响体系形成发展的各种动因,包括对组织结构起主导作用的盐业生产、运销、赋役等管理制度要素,以及对空间分布起主导作用的地势差异、黄河夺淮、海岸东迁等自然地理要素,提出了淮南盐场聚落的树状空间结构特色,为认识中国古代城乡空间结构的多样性提供了新的例证。 全书共分六章,其中第二至第五章为正文,按照从高到低的聚落层级进行组织。第二章分析宏观层面盐政聚落的等级职能和空间结构;第三章聚焦作为体系核心的场治聚落商业发展和市政格局;第四、五章深入至基层团灶聚落,剖析生产组织、自然变迁对其产生发展和结构形态的影响。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时空范围的界定
三、研究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盐政聚落的等级职能、空间分布和组织结构
第一节 明以前淮南盐政聚落的发展概况
一、唐以前:盐政聚落的雏形期
二、两宋:盐政聚落的发展期
三、元代:盐政聚落的定型期
第二节 明清两淮盐政聚落的等级职能和空间分布
一、两淮都转盐运使司的职能和驻地扬州的区位
二、分司的职能及其辖区、驻地聚落区位的变化
三、盐课司的职能和驻地场治聚落的区位
四、批盐所和巡检司的职能和驻地聚落的区位
第三节 空间分布的内在结构:固定行销地界和运输线路
一、明清淮盐的固定行销地界
二、明代至清康熙的淮南盐出场运输路线
三、清雍正至清末的淮南盐出场运输路线
第三章 场治聚落空间分布、商业发展和市镇格局
第一节 场治聚落及其空间分布的演变
一、淮南盐场场治聚落的发展和分化
二、场治聚落空间分布的共性和差异
第二节 场治聚落的商业化和市镇化
一、盐政改革带来的场治聚落商业化
二、盐场大使和盐商主导的场治聚落市镇化
第三节 场治内部空间格局和公共设施——以泰州分司八场为例
一、内部空间格局和基础设施
二、盐业管理建筑和主要公共建筑
第四章 团灶聚落的地理、人口和生产组织基础
第一节 自然地理变迁对团灶聚落体系的影响
一、海岸线东迁导致生产团灶的东迁
二、地势差异导致南北团灶发展的不均衡
第二节 户籍人口迁徙对团灶聚落体系的影响
一、移民和签补构成团灶聚落人口的本底
二、户籍和赋役改革对团灶聚落的促进
第三节 生产过程决定的聚落基本形态
一、煎盐聚落选址三要素:海水、卤地、草荡
二、明前期的集中生产聚落:建团立盘、聚团公煎
三、明中期之后的分散生产聚落:锅镦火伏、亭灶散煎
第五章 团灶聚落的等级、数量和空间分布结构
——以泰州分司八场为中心
第一节 明以前团灶聚落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团灶聚落的名称等级和职能分化
一、团灶聚落的名称和等级演变
二、农盐职能分化的过程和分界
第三节 团灶聚落的数量消长和规模差异
一、团灶聚落的数量消长
二、团灶聚落的规模差异
第四节 团灶聚落的空间分布和结构形态
一、团灶聚落的空间分布特点
二、以灶河为主线的树状结构
第五节 团灶聚落的肌理特征及现状遗存
一、区别于农业聚落的肌理特征
二、团灶聚落的遗存
第六章 初步研究结论
一、盐政聚落的等级和结构
二、场治聚落的结构和形态
三、团灶聚落的演变、等级、结构和形态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明嘉靖至清嘉庆泰州八场场治和团灶聚落分布图
附录2 明嘉靖至清嘉庆草堰场至富安场聚落1920年代至今地图对照表
附录3 历代舆图与卫星照片(元代—1969年)
附录4 明清淮南泰州分司八场盐业生产相关数据一览表
附录5 明嘉靖至清嘉庆草堰场至富安场聚落数量统计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