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洞察--城市阴影区时空演化模式与机制/城市设计研究数字智能城市研究
0.00     定价 ¥ 1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6610574
  • 作      者:
    作者:熊伟婷//杨俊宴|责编:丁丁|总主编:杨俊宴
  • 出 版 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3-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本书在总结城市阴影区、动态网络和智慧城市等理论基础上,探讨了信息时代城市阴影区时空演化模式与机制的理论框架。利用空间形态大数据、手机信令大数据与实地踏勘及访谈小数据结合等多源数据,对城市阴影区空间边界进行精细化识别,进而研究其位于城市整体动态网络节点的时空演化模式,探讨其背后的影响机制。提出“动态消解”的整体思路,以及面向智慧城市的管理策略。研究拓展了城市阴影区的更新理论方法,提出了基于动态网络的城市阴影区时空演化研究框架,进一步深化了城市阴影区和智慧城市理论。 本书可供城市规划、智慧城市、社会学领域的学者和政府决策人员参考。
展开
目录
序言
前言
1 城市阴影区的研究背景、动态与框架
1.1 城市阴影区的研究背景概述
1.1.1 城市阴影区的宏观政策研究背景
1.1.2 城市阴影区的现实理论研究背景
1.2 城市阴影区的概念与研究综述
1.2.1 城市阴影区的基本概念解析
1.2.2 城市阴影区的动态网络特征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与述评
1.3 城市阴影区研究的总体框架建构
1.3.1 数据科学与城市阴影区数智洞察
1.3.2 研究样本选择、数据集与方法
1.3.3 研究恩路与总体框架建构
2 城市阴影区时空演化与机制的理论基础
2.1 传统静态视角下城市阴影区空间现象
2.1.1 传统静态视角下城市阴影区的空间现象发现
2.1.2 传统静态视角下城市阴影区的空间形成机制
2.1.3 传统静态视角下城市阴影区与邻近片区的关系
2.2 城市阴影区研究视角的数字动态转变
2.2.1 数字动态驱动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内外机制
2.2.2 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对城市阴影区的作用关系
2.3 数字动态视角下城市阴影区时空演化
2.3.1 数字动态视角下城市阴影区的时空响应路径
2.3.2 数字动态视角下城市阴影区的时空发展效应
2.3.3 不同发展阶段对城市阴影区的时空演化影响
3 城市阴影区的空间边界识别与基本类型
3.1 城市阴影区空间边界识别的样本选择
3.1.1 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多中心网络化演变
3.1.2 数字动态视角下南京城市阴影区的发展
3.2 城市阴影区空间边界识别的技术框架
3.2.1 城市阴影区空间边界识别的基本原则
3.2.2 城市阴影区空间边界识别的基本单元
3.2.3 城市阴影区空间边界识别的影响因素
3.2.4 城市阴影区空间边界识别的方法流程
3.3 南京样本城市阴影区的边界识别实证研究
3.4 形态、功能与交通维度下城市阴影区类型
3.4.1 基于空间形态特征的城市阴影区类型
3.4.2 基于功能布局特征的城市阴影区类型
3.4.3 基于内外交通特征的城市阴影区类型
4 城市阴影区时空演化要素的动态变化特征
4.1 城市动态空间结构整体性构建方法与特征
4.1.1 城市动态空间结构的整体性构建方法
4.1.2 数字动态与城市动态空间结构的特征
4.2 城市阴影区时空演化分析的核心要素解析
4.2.1 城市阴影区时空演化分析的要素类型
4.2.2 城市阴影区空间联系强度的动态变化
4.2.3 城市阴影区空间联系距离的动态变化
4.2.4 城市阴影区空间联系方向的动态变化
4.3 城市阴影区空间联系强度的动态变化特征
4.3.1 城市阴影区总体空间联系强度的动态变化特征
4.3.2 城市阴影区对外空间联系强度的动态变化特征
4.3.3 城市阴影区内部平均空间联系强度的动态变化
4.3.4 基于内外联系强度的城市阴影区时空复合互动
4.4 城市阴影区空间联系距离的动态变化特征
4.4.1 城市阴影区空间联系强度的三圈层距离衰减特征
4.4.2 多联系强度下城市阴影区空间联系距离动态变化
4.5 城市阴影区空间联系方向的动态变化特征
4.5.1 总时间日城市阴影区空间联系方向的动态变化特征
4.5.2 分时间日城市阴影区空间联系方向的动态变化特征
4.5.3 基于城市阴影区空间联系方向的时空网络交互特征
5 城市阴影区时空演化模式关系与重构规律
5.1 城市阴影区时空演化的总体动态变化特征
5.1.1 城市阴影区空间属性的时空演化特征
5.1.2 城市阴影区动态波动的时空演化特征
5.7.3 城市阴影区网络联系的时空演化特征
5.2 城市阴影区时空演化的对立统一模式关系
5.2.1 空间形态与时空波动稳静与流动的对立统一
5.2.2 功能承接与行为活动内隐与外显的对立统一
5.2.3 内外交通与网络联系实体与虚联的对立统一
5.2.4 小结
5.3 基于城市阴影区时空演化模式的重构规律
5.3.1 城市阴影区的低密昼夜交替波动规律
5.3.2 城市阴影区的凹陷圈层动态衰减规律
5.3.3 城市阴影区的深浅交迭的半孤岛规律
5.3.4 城市阴影区的碎片化的流动消隐规律
5.3.5 城市阴影区的非均质化协同共振规律
5.3.6 城市阴影区的逐层传导三阶裂变规律
5.3.7 城市阴影区时空演化重构规律辩证思考
6 城市阴影区的动态消解与智慧发展规划
6.1 城市阴影区动态消解的整体性恩路转变
6.1.1 从空间维度到时空维度的消解视角转变
6.7.2 从单一对象到复合体系的消解对象转变
6.7.3 从被动承接到主动干预的消解手法转变
6.1.4 从彻底消除到逐步转型的消解效呆转变
6.2 城市阴影区面向动态消解的智慧发展规划
6.2.1 基于空间分异性的城市阴影区分片区整治策略
6.2.2 基于时间变化性的城市阴影区分时段策划策略
6.2.3 基于功能差异性的城市阴影区分类型培育策略
6.3 城市阴影区时空维度的双重协同理想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