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述
1.1 我国污水处理政策
1.2 我国污水处理厂概况
1.3 我国市政污水水质特征
1.4 我国污水处理厂出水情况
1.5 我国污水处理厂运行能耗和药耗
1.6 污水处理厂主要工艺
1.7 我国污水处理厂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第2章 污水处理生物模型技术的价值和发展
2.1 生物模型技术在污水处理全生命周期的价值
2.2 活性污泥模型介绍
2.3 模拟环境/软件
2.4 建模协议/导则
参考文献
第3章 进水特征化表述
3.1 污水进水组分
3.2 利用水质测量值计算进水生化组分
3.3 Biowin BOD计算
3.4 BOD计算实例
3.5 出水BOD
3.6 重要建模参数COD和BOD
3.7 Biowin进水表征的实例结果
参考文献
第4章 污水处理厂数据库构建
4.1 简介
4.2 一般信息
4.3 收集信息参考
4.4 污水处理厂历史信息的一般性描述
4.5 关于法规和监督的信息
4.6 关于污水处理厂受纳水体的信息
4.7 关于下水道排水系统的信息
4.8 工业废水排放信息
4.9 运行数据总结
4.10 污水处理厂的一般分类
4.11 污水处理厂运行历史
4.12 结论
第5章 污水处理厂技术描述
5.1 简介
5.2 构筑工艺单元的分类
5.3 结论
第6章 污水处理厂历史运行数据采集
6.1 工艺流程分类
6.2 污水处理厂测量采样点
6.3 每日进出水量的典型测量方法
第7章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评估
7.1 简介
7.2 活性污泥特征
7.3 物料平衡评价
7.4 污水处理厂运行的评估
7.5 SRT的计算
7.6 另一种SRT计算方法:基于TP平衡
第8章 二次沉淀池评估
8.1 简介
8.2 二级沉淀池设计效果案例
8.3 污泥可沉降性替代指标
8.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9章 采样方法设计
9.1 简介
9.2 测量计划示例
9.3 采样方案设计的一般建议
9.4 样品鉴定及数据表
9.5 限制结果有效性的因素
9.6 分析测量方面的实际建议
9.7 水质监控的一般方法
9.8 结论
第10章 活性污泥建模方法
10.1 简介
10.2 建模方法的实际问题清单
10.3 结论
参考文献
第11章 建模规划I
11.1 规划指南中的步骤
11.2 时间和预算管理风险
11.3 技术任务预计时间投入
参考文献
第12章 基于生物建模的污水处理厂运行优化应用案例
12.1 污水处理厂介绍
12.2 样品采集和水质测试
12.3 数据清洗
12.4 污水处理厂模型构建
12.5 模型校正
12.6 模型验证
12.7 一期运行优化
12.8 二期运行优化
12.9 结论
参考文献
第13章 污水处理厂化学除磷药剂投加量研究和应用实践
13.1 试验方法和材料
13.2 试验方案
13.3 结果和讨论
13.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14章 超磁分离技术用于生活污水处理厂预处理的模型评估
14.1 污水处理厂情况介绍
14.2 模型构建
14.3 技术有效性比较
14.4 经济性评估
14.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15章 基于模型的污水处理控制策略评估和优化
15.1 污水处理厂建模
15.2 控制策略设计与评价方法
15.3 模拟仿真
15.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16章 结论
附录 取样点设置和取样方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