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鄂尔多斯乌兰木伦遗址石器工业
0.00     定价 ¥ 1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1082797
  • 作      者:
    作者:刘扬|责编:乔汉英
  • 出 版 社 :
    文物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9-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乌兰木伦遗址发现于2010年,是鄂尔多斯高原继20世纪20年代发现萨拉乌苏和水洞沟遗址以来,时隔近九十年的一次新的重要发现。遗址地层堆积厚,地层分为8层;遗物丰富,包含大量的石制品、动物化石和一些用火遗迹;光释光测年结果为距今6。5万~5万年,属于古人类和旧石器技术演化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古环境研究显示,遗址气候属温凉偏干类型。 《鄂尔多斯乌兰木伦遗址石器工业》以乌兰木伦遗址第1地点2010~2012年发掘获得的13146件石制品为研究对象,从原料来源与利用、石核剥片技术、工具类型和修理技术、石制品拼合等几个方面对遗址石器工业进行研究,并通过实验考古学的方法对石片生产过程和方式等人类行为予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古人类在距离遗址约2km的基岩砾石层采集原料后带回遗址并打制石器,其中主要是40~80mm的优质石英岩,体现出对砾石大小、岩性、岩石质量等方面的选择性。石核剥片主要采用了硬锤锤击法,此外还有砸击法以及可能使用的压制法。剥片技术和序列的研究采用了阶段类型学的方法,将剥片过程分为预备和生产两个阶段。各阶段不同的剥片方法和技术共同构成了17个剥片序列。不同剥片序列对石核初始毛坯形状和原料等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体现出在石核剥片方面的原料经济。此外,石核剥片还体现出很强的预制性。工具类型是以锯齿刃器、凹缺器和刮削器为代表的小石器工业组合,具有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一般特征;一些石器类型和加工技术还体现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特点。 与国内相关遗址对比表明,乌兰木伦遗址石器工业具有非常鲜明的本土化特点,是中国华北地区小石器工业传统连续演化的重要一环,也为中国古人类“连续演化、附带杂交”理论提供了文化上的证据。乌兰木伦遗址下部相对较早到上部相对较晚文化层,石制品面貌变化不大,体现出石器技术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国外相关遗址对比表明,乌兰木伦遗址石器工业表现出一些西方旧石器文化元素,如Kombewa(孔贝瓦)技术和Tangedpoint(带铤石镞)。特别是后者,很有可能是北非Aterian(阿梯尔)文化传播的结果。带铤石镞的传播路线与现代人走出非洲的北线迁徙路线在一定程度上重合,即早期现代人向北最先到达北非,并将该地区Aterian文化流行的带铤石镞带到世界其他地区,而乌兰木伦遗址是连接东亚的重要中转站。 该书研究认为乌兰木伦遗址具有狩猎屠宰场的性质,而不是人类长期居住的场所。古人类在这里狩猎、打制石器、屠宰动物,并发生了生活行为。较厚的地层堆积以及不同文化层连续稳定的石器技术,表明遗址被同一人群长期重复利用。 该书还从组织能力和计划深度两个方面对乌兰木伦遗址古人类的认知能力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其行为的现代性。古人类在原料选择、石核剥片的预制性和复杂性、工具修理、复杂工具设计等方面体现出一定的策划型技术,表明已具备较强的认知能力。特别是带铤石镞的出现表明“安全狩猎”和“系统狩猎”已经出现,而这正是行为现代性的重要标志。
展开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从鄂尔多斯高原旧石器考古史看乌兰木伦遗址新发现
二、乌兰木伦遗址石制品研究关联的重要学术课题
第二节 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目标
第四节 研究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材料
二、研究方法
三、石制品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及观察测量项目的方法和指标
第二章 乌兰木伦遗址概况
第一节 地理、地质和地貌概况
第二节 遗址堆积形成过程及地层的划分和描述
一、遗址堆积成因的初步认识
二、地层划分和描述
第三节 遗址的发现、发掘和室内工作
一、发现、发掘与野外工作方法
二、室内工作
第四节 主要收获
一、石制品
二、动物化石
三、其他(火塘遗迹和颜料块)
第五节 年代学背景
第六节 古环境背景
一、遗址年代对应的黄土、深海氧同位素和冰期阶段
二、遗址生态环境记录
第三章 埋藏学背景
第一节 石制品组合
第二节 石制品拼合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二、拼合结果
三、拼合石制品的空间分布
四、石制品拼合结果所反映的遗址埋藏情况
五、拼合案例描述
第三节 火塘、炭屑层的埋藏学指示意义
第四节 遗物出土状态
一、倾向和长轴方向
二、磨蚀和风化
第五节 乌兰木伦遗址埋藏性质
第四章 原料的来源和利用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乌兰木伦遗址的原料类型和特征
一、类型
二、等级
三、石皮面和表面状态
四、尺寸
五、早期利用过原料的再利用
第三节 地质调查
一、调查区域地质背景
二、调查方法和技术路线
三、调查结果
第四节 乌兰木伦遗址原料的开发利用方略
第五章 石制品技术与功能
第一节 石制品总体考察
第二节 剥片技术研究
一、石核剥片技术与程序
二、石片类型和技术特征
第三节 工具类型和修理技术
一、工具类型与标本描述
二、工具的制作与修理
第四节 微痕观察
一、观察结果
二、标本举例
三、认识
第五节 石制品技术和功能的认识与相关问题
一、石器工业特点
二、相关问题讨论
第六章 石英岩剥片实验研究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实验材料和方法
一、实验材料的获取和评价
二、实验设计
第三节 实验结果和分析
一、剥片产品
二、石核
第四节 剥片实验的认识与启示
一、实验小结
二、启示
第七章 文化对比
第一节 与鄂尔多斯高原旧石器遗址对比
一、与萨拉乌苏遗址对比
二、与水洞沟遗址对比
三、与调查采集石制品对比
四、小结
第二节 与邻近地区旧石器遗址对比
一、与周口店对比
二、与泥河湾盆地对比
三、小结
第三节 与国外相关旧石器工业对比
一、亚洲邻近地区
二、欧洲
三、非洲
四、小结
第四节 乌兰木伦遗址在旧石器文化演化中的位置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结论
一、年代、环境与埋藏状况
二、石器工业特点
三、乌兰木伦遗址石器工业及其文化意义
第二节 讨论
一、乌兰木伦遗址的性质和功能
二、乌兰木伦遗址石器工业关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证据
三、乌兰木伦遗址石器工业体现的现代性人类行为
四、剥片实验对石制品研究的意义
附录
附录一 剥片实验过程描述
附录二 剥片实验石核特征与描述
附录三 剥片实验剥片产品特征与描述
附录四 剥片实验石锤特征与描述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