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城市、地方的现代性想象
“文学中的城市”与“城市想象”研究
从启蒙现代性到城市现代性——中国新文学初期的上海叙述
“十七年”文学:城市现代性的另一种表达
当代文学中日常性叙事的消亡——重读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
城市的公共性想象与日常性的消失——以“十七年”上海题材文学为例
“十七年”与“文革”时期的城市工业题材创作——兼谈沪、京、津等地工人作家群
第二辑 上海的城市身份与形象表达
文学中的上海想象
海派文学的法国文化渊源
三十年代海派文学的法国想象
1950—1970年代文学中上海城市政治身份的叙述
“上海怀旧”与新的全球化想象
第三辑 文学中的上海叙述:物质、空间与身体
海派文学的“小叙事传统”
晚清文学中的上海叙述
新感觉派小说人物的符码特征
新感觉派小说的乡土想象——兼论上海文学中乡土性叙述的几种现象
作为遗存的城市资产阶级势力——以“十七年”上海文学为例
“十七年”与“文革”时期文学中上海的城市空间叙述
第四辑 北京叙述:文学的与媒介的
空间的意义转移与社会主义“新北京”——以“十七年”与“文革”诗歌为例
传统城市性的延续与现代性的建立——老舍话剧中的“新北京”
文学中的“新北京”城市形象——以“十七年”与“文革”诗歌为例
近现代书刊中的北京记述(1900—1949)
外国书刊中的北京记述释要(1900—1949)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