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壹
0.00     定价 ¥ 8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20136702
  • 出 版 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陈岚:现任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共党员,高级编辑,四川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主编有《宽窄巷》人文书系、《归来与荣光——2021川观文学奖年度报告》、《品味东坡》等。


李鹏:现任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四川日报总编辑,中国报业协会副理事长。荣获“2018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提名。著有《媒聚变——媒介融合背景下报纸转型研究》《迈向智媒体》 《智媒体——新物种在生长》《时间的河流》等著作。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将汇集川观新闻采访的100位dingjian的专家和学者的观点和思想,他们来自哲学、社会学、历史学、语言文学、艺术学等各个领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他们的人生经历、从业实践和精神热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生动缩影。每一篇文章,都是对一位大家思想的采撷和呈现,彰显大家风采。希望思想的波涛澎湃奔涌,不仅展示“以文化人”的精神内涵,更能奏响砥砺前行的铿锵足音,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丰厚充沛的人文滋养。壹册包括:

王巍(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

莫砺锋(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6·2座谈会发言人之一)。

邢广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6·2座谈会发言人之一)。

宫长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兼秘书长)。

韩子勇(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总协调人)等20人。


展开
精彩书摘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05

提 要

文物最好的展示地就是在出土的地方,如果离开遗址,对文物的信息量是一个巨大损失

殷墟考古需要一代又一代考古人的接续努力,我们这代人只能做一部分

我们的前辈把殷墟圈起来、保下来,现在我们的任务是让以殷墟为代表的商文化“活”起来

殷墟应该三步一景点、五步一故事,让今天的人们能够走进遗址的道路、水渠、宫殿、作坊、居民点等,那才能让人们穿越到历史中


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

考古学家

唐际根


人物简介

唐际根,江西萍乡人,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前首席研究员。曾主持发现埋藏地下3000余年的商王朝中期都城(洹北商城),完善了商王朝的编年框架。推动并参与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取得成功。


殷墟考古需要一代又一代考古人的接续努力


5年前,在殷墟科学发掘90周年纪念大会上,主持人曾问回安阳参会的唐际根:“回到曾经工作了27年的殷墟,有什么感言?”唐际根稍作沉吟后说:“我离开了,但没离开,因为离不开。”

在新中国的殷墟考古人中,除了发现妇好墓的女考古学家郑振香,20多年前发现洹北商城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前站长唐际根,也是大众较为熟悉的一个。他屡屡亮相各大媒体讲殷墟考古、讲商朝故事,在出版多部著作之后,他的新著《寻商:手铲与司马迁的对话》也正在写作中。自1928年开启正式考古以来,殷墟发掘工作已持续近百年。历代考古学者在这里发现了震惊世界的甲骨文、发现了商代的宫殿和王陵、发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史料记载的女将军妇好之墓,丰硕的考古成果,举世瞩目。20世纪80年代,初出茅庐的唐际根来到安阳。这位喜欢挑战的年轻人在梳理殷墟考古资料时,敏锐妇好鸮尊发现商代考古学文化分期并不完整。顺藤摸瓜,他最终带领团队一举发现了商中期的洹北商城,填补了以郑州商城为代表的早商和以殷墟为代表的晚商中间的缺环,完善了商王朝的编年框架,为20世纪90年代的夏商周断代工程贡献了重要成果。


亚牛长尊(商),迄今为止是殷墟发现的唯一一件牛形青铜尊


司母辛铜鼎,1976年小屯妇好墓出土

唐际根在接受四川日报全媒体“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大型人文融媒报道记者的专访时表示,尽管已经离开安阳多年,他的科研重点仍然是商王朝,并且殷墟是重中之重,“殷墟的研究要做一辈子。”


善思

发现商文化分期隐藏研究线索



关于商王朝,除了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之外,最大的信息来源05就是近百年来的考古。正是大量甲骨文的发现,让商王朝的历史成为信史。而伴随着考古材料的陆续出土,以郑振香为代表的考古学者认为,殷墟考古已经解决了遗址分期、遗址布局、商王朝社会性质三大问题。

刚刚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的唐际根读完相关论著后却提出了质疑。这位北京大学考古系的高才生,本科毕业论文曾被考古泰斗严文明先生给了92分的高分,工作后虽然从事新石器考古工作,却对夏商文化也感兴趣。当他偶然读到考古大家邹衡的《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时,觉得夏商考古大有可为,于是义无反顾踏上了前往安阳之路。

唐际根认为,安阳考古成果丰硕,但依然有很多学术问题悬而未决,“比如关于商王朝的分期。按照甲骨文记录,商王朝从成汤开国到商纣败亡,经历了17代31位王。但发掘显示,安阳殷墟的主体遗迹只相当于第20位国王盘庚迁殷至商朝灭亡的商后期,之前19位国王的商朝遗迹必须到安阳以外寻找。按考古学泰斗邹衡先生论述,以郑州商城为代表的城址是商王朝早期遗址。那么商王朝曾多次迁都,在商早期和商晚期之间,还有没有一个商中期呢?”

唐际根的疑问并非凭空猜想。整理考古材料时,他发现早商阶段最晚时期的陶器和殷墟最早的陶器存在明显差别。“拿陶鬲举例,郑州出土的早商陶鬲和殷墟出土的陶鬲形态完全不同。器物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郑州商城和殷墟两地的陶鬲呈现的过大‘跳跃性’,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推测早商与晚商之间应该存在缺环。”

然而,要把推论变成结论需要证据。在发表论文提出了早商与晚商之间存在“缺环”的观点之后,唐际根将田野工作的目光投向了京广铁路安阳段的四处遗址。这片自1959年以来陆续发现的遗址,出土的陶器和青铜器风格相似、年代相同,更重要的是相互间距离并不远。唐际根脑洞大开,“4处遗址会不会从地层上属于同一遗址?如果是,那这么大的遗址又意味着什么?”


善察

揭开中商文化面纱


1996年,唐际根启动了豫北冀南的区域考古调查,他要通过这次调查将他心中的疑窦解决,重点依然是他念念不忘的4处已知遗址。

那是一个大风天,唐际根开车带着技工到安阳洹河北岸花园庄村附近的豫北棉纺织厂附近勘探。在纺织厂大门南侧的一块蔬菜地,唐际根一不小心踩坏了一棵白菜。他顺势将白菜拔出,突然发现白菜根须上粘着一块陶片。凑近一看不由大喜,“就是商中期的陶片!”

唐际根并非天生火眼金睛。在写硕士论文时,他曾把公开发表的商代陶片资料全部复印下来,再根据规律贴到墙上,每天不停琢磨研究,对商代陶片的特色可谓烂熟于胸。白菜地里的中商陶片重见天日,引发了次年在白菜地里的考古发掘。1997年,唐际根团队在这里布设考古探方,发掘出商朝中期的一批灰坑、灰沟和一堆碎陶片。他意识到这批陶片的价值,迅速整理出一份考古简报投到《考古》杂志。遗憾的是,这篇简报却被退回修改,有审稿人认为用一堆碎陶片来论述商中期的存在尚缺说服力。

简报被退回,激发了唐际根年轻人的血性,“退稿就是因为缺乏完整陶器。”他找来技工师傅,将发掘出来的全部陶片集中到一起,又从自己的裤兜里摸出一叠现金,对着技工师傅们说:“你们几位加个班将这堆陶片整理一下,看看能不能拼对出完整器物来。这里是70块钱,每拼出一件就拿走10块!”

“结果第二天,7件由碎片拼合的陶器摆在地上。我的70块钱就没有了,哈哈哈……”时隔20多年,唐际根依然能回忆起这些细节。最终,他以这些复原的陶器为基本素材发表了那篇震惊业内的《1997年安阳花园庄发掘简报》,简报宣布这里发现的遗址属于商中期。

此后考古队员再接再厉,在附近拉网式勘探,果然发现此前所谓的4处遗址,地下却是连成一片。第一次勘探结束时,4处遗址加在一起的面05积不小于150万平方米。现场学术研讨会在1998年举行,中商文化逐渐获得业界认可。

此时,唐际根内心却在琢磨更深层次的问题:这处遗址会不会与都城有关呢?


善考

发现洹北商城

要回答这个问题,仍然要依靠田野工作。唐际根带领考古队持续在京广铁路附近勘探。

1999年,唐际根从安阳回北京处理私事。临行前,他委托同事继续勘探,找寻地下遗存的边界。三天后,同事刘忠伏突然打来电话:“可能找到城了!”

唐际根闻言兴奋不已。他立刻买票返回安阳。下车时是凌晨,光线昏暗,再加上过于激动,他竟然一只脚穿了自己的鞋,另一只脚穿了别人的鞋回到考古队。

刘忠伏等人此时勘探的城墙已经延伸了300多米。唐际根到达后,仅一天又将夯土城墙延伸到1000多米。两个月后,考古人员历经艰辛,终于将城墙合龙。勘探成果赫然在目——这是一处面积达4.7平方公里的商王朝中期古城。

如果这是一座城,并且是中商都邑,那宫殿又在哪里?唐际根继续在田野中找寻证据。

那一阵,唐际根和同事们采取了“阵地战法”,在城址内分片勘探。只是到旧机场下铲,被机场保安以影响飞机起降赶出;到机场附近村里的菜地勘探,又被当地村民要求打一个孔两块钱。无奈之下,唐际根带着队员到附近苹果树林下铲,没想到一铲下去就打到了非常瓷实的夯土。系统勘探后,竟然发现了一座面阔170多米的夯土建筑以及大量红烧土块,此后的材料证明,这是中国考古界首次发现如此大型的商代四合院。

在其他点位的考古也有惊喜。机场围沟因发现了夯土而进行解剖,结果沟内700多米的剖面发现20多处夯土建筑。尤其发现一块白陶时,唐际根兴奋不已。他知道,白陶是商王朝贵族使用的器物。此后半年,考古人员在此发掘了一处面阔170米、进深85米至91米的四合院建筑,在院子里的台阶附近发现40余处祭祀坑,还发现了陶器、玉器等文物,所有遗存都属于商中期。


河南安阳殷墟宫殿宗庙遗址

一座新发现的商中期古城正式被确认。唐际根将其命名为“洹北商城”。洹北商城的发现,以无可辩驳的证据,证实了商中期的存在。这一发现把过去早、晚两期的框架,变成了早中晚三期的框架,丰富了学术界对商王朝历史的认知。

在殷墟工作期间,唐际根还推动了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促成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安阳市共建殷墟博物馆。2017年,他辞别安阳前往南方科技大学任教,但是在他心里,未来的科研工作仍然离不开殷墟。这位来自中国南方的考古学家,一生都将是“殷墟人”。


展开
目录

目录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 01——王 巍 ………………………………… 1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 02——莫砺锋 ……………………………… 17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 03——邢广程 ……………………………… 33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 04——宫长为 ……………………………… 47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 05——唐际根 ……………………………… 59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 06——杨朝明 ……………………………… 73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 07——孙 华 ……………………………… 85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 08——韩子勇 ……………………………… 99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 09——王仁湘 ……………………………… 113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 10——李敬泽 ……………………………… 127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11——高世名 ……………………………… 141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 12——杨 雨 ……………………………… 155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 13——刘 斌 ……………………………… 167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 14——巩 文 ……………………………… 181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 15——朝戈金 ……………………………… 195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 16——程郁缀 ……………………………… 209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 17——王时伟 ……………………………… 223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 18——吴为山 ……………………………… 237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 19——苏伯民 ……………………………… 251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 20——单霁翔 ……………………………… 26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