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支持体系及模式构建研究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3090698
  • 作      者:
    马建富,马欣悦,等
  • 出 版 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马建富,二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理工学院农村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江苏职业教育研究基地专家;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方向带头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职业教育学》课程负责人,江苏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研究方向: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先后主持国家级课题、省部级科研课题8项,市厅级课题30余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近151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等刊物全文转载19篇;先后出版著作以及主编教材等23部。先后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先后3次获江苏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其它市厅级一、二、三等奖10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该成果以2019年度获批的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研究成果为基础撰写而成。主要研究背景是2012年来,国家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高度关注,在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更是收到学界广泛关注。本成果主要是基于乡村振兴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内在逻辑关系,探讨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价值;基于对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培训需求端、供给侧现状调查,以及对国内外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经验典型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构建了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及其社会支持体系。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乡村振兴与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内在逻辑关系
第一节 乡村振兴的目标: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表征
二、农民共同富裕的特征与现实基础
三、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职业教育机会
第二节 乡村振兴的关键:乡村人力资本的积累
一、人力资本理论
二、人力资本对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
三、乡村人力资本积累存在的问题
四、职业教育语境下的乡村人力资本积累
第三节 乡村振兴的桎梏:新型职业农民的缺乏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二、乡村振兴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诉求
三、乡村振兴缺乏高素质 “新农人”
第四节 乡村振兴的路径: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取向
一、发展理念:城乡等值统整,以人为发展中心
二、功能定位:面向 “新农”发展,服务社区建设
第二章 职业教育和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价值意蕴
第一节 元本价值:从工具性到人本性
一、职业教育和培训功能的历史演变
二、职业教育和培训工具性功能的主要表征
三、职业教育和培训工具性作用发挥的困境
四、职业教育和培训功能的转变
第二节 核心价值:赋能新型职业农民
一、职业教育和培训赋能新型职业农民的作用
二、职业教育和培训赋能新型职业农民的价值取向
第三节 特殊价值:接续助推贫困治理
一、职业教育和培训助推贫困治理的现实逻辑
二、职业教育和培训助力贫困治理的问题表征
三、职业教育和培训助力贫困治理的路径和策略
第四节 战略价值:助推农民共同富裕
一、低收入农民群体的现实表征
二、助推低收入农民群体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
三、低收入农民群体人力资源开发的职业教育桎梏
四、助力低收入农民群体人力资源开发的实践策略
第三章 职业教育和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现状审视
第一节 基本面:职业教育和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成就回溯
一、办学定位更加清晰,农民主体发展受到更多关注
二、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日益完善,层次结构更趋合理
三、供给结构不断优化,涉农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
四、供给有效性稳步提高,促进高素质农民培育
五、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助推高素质农民培育
第二节 供给侧: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实然问题
一、响应机制不够灵敏,导致人才培养供需失衡
二、人才培养体系重心偏低,制约高素质农民培育
三、涉农企业参与动力不足,未能形成人才培养共同体
四、固守传统招生制度,导致农民人力资源开发不畅
第三节 着力点: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改革方向
一、强化农村职教体系建设,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框架
二、创新农村职教制度,助推高素质农民培育
三、加强涉农专业建设,满足对高素质农民的需求
第四章 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典型模式
第一节 嘉兴模式:乡村振兴新农人 “四融四新”培养模式的
创新与实践
一、模式简介
二、模式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关键举措
三、模式创新之处
四、模式应用效果
第二节 湖州模式: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十年实践与创新
一、模式简介
二、模式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模式创新之处
四、模式应用效果
第三节 溧阳模式:基于 “+N”融合行动计划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模式简介
二、模式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模式创新之处
四、模式应用效果
第四节 常州模式:高校 +职校协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模式简介
二、模式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关键举措
三、模式创新之处
四、模式应用效果
第五节 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典型模式比较
一、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模式的实践比较
二、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模式的启示与建议
第五章 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国际比较
第一节 德国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
一、德国农业教育培训体系
二、以 “双元制”为核心的中等农业职业教育
三、德国农业职业教育的保障措施
四、德国农业职业教育的资格认定
五、德国农业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经验及启示! ! !
第二节 澳大利亚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
一、澳大利亚农业的特点
二、澳大利亚农业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概况
三、澳大利亚农业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经验及启示
第三节 加拿大农业职业教育和培训
一、加拿大农业的特点
二、加拿大农业职业教育和培训典型项目
三、加拿大农业职业教育和培训支持保障体系
四、加拿大农业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经验及启示
第四节 韩国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
一、韩国农业职业教育体系
二、韩国农业职业教育和培训支持体系
三、韩国农业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经验及启示
第五节 四国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比较与借鉴
一、四国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模式及特征
二、四国职业农民教育和培训的支持与保障体系
三、四国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构建的关键议题
第六章 新型职业农民来源构成及其培育模式
第一节 留守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实选择
一、留守农民的内涵与构成
二、培育留守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优势
三、培育留守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现实困境
四、培育留守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策略
第二节 返乡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理想选择
一、返乡农民工的核心特征及培育价值
二、培育返乡农民工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比较优势
三、培育返乡农民工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现实困境
四、基于返乡农民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有效策略
第三节 农村籍退役士兵: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积极选择
一、退役士兵是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人选
二、面向退役士兵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存在的问题
三、服务退役士兵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的构建
第四节 涉农专业大学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远选择
一、涉农专业大学生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优质人选
二、涉农专业大学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机制问题
三、基于涉农专业大学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模式构建
第五节 残障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潜在选择
一、培育残障人员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价值追求
二、培育残障人员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 SWOT分析
三、基于农村残障人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模式构建
四、促进残障人员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策略
第七章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支持体系
第一节 涉农院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体系构建
二、教学体系构建
三、考评体系构建
第二节 成人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的构建
一、成人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的内涵和作用
二、现行成人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的症结
三、成人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的构建
第三节 职业教育和培训政策支持体系的创新架构
一、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政策的积极效应
二、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政策的实践困境
三、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政策支持体系的创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