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9月12日《焦作日报》周末扩大版刊登《爱心弥合一个破碎的家》,这是新闻媒体首次报道谢延信事迹。挺起男人的脊梁,捧出女人的柔肠,朱村矿工人谢延信丧妻后住进了丈母娘家,与瘫痪在床的岳父、丧失劳动能力的岳母和痴呆的内弟风雨同舟。23年来,谢延信就像他挖出的煤炭一样,默默地燃烧着自己,把光和热送给别人。
爱心弥合一个破碎的家——记焦作矿务局朱村矿工人谢延信
陈作华唐 梨赵国堂
1997年9月11日举行的焦作矿务局家庭美德赞演讲会,让一个人在听众的心目中树起了高大形象,这个人就是朱村矿工人谢延信。
现实中的谢延信是个身材敦实的中年汉子,浓眉大眼、勤做少言、朴实忠厚。探寻这位普通矿工的人生,我们看到了他像煤一样闪光的品格。
1973年春天,祖籍滑县的谢延信与同乡的一位农村女子谢兰娥喜结良缘。一年后他们有了爱情的结晶。但是,初为人父的谢延信尚未来得及享受爱女降生的喜悦,妻子在生产后不到40天就因产后风而撒手西去。眼瞅着刚刚建立起来的温巢这么快就破碎了,谢延信对着妻子的遗体和襁褓中的婴儿,欲哭无泪。
同样悲痛欲绝的还有妻子的娘家人。岳父岳母膝下只有一儿一女,儿子呆傻,岳母体弱多病,没有劳动能力。出殡的那天,看着痛不欲生的岳父岳母,看着在一旁傻笑的内弟,心如刀绞的谢延信扑通一声跪倒在两位老人面前:“爹、娘,兰娥不在了,我就是你们的亲儿子,你们有病我伺候,百年以后我送终。”
那会儿,岳父还在焦作矿务局朱村矿上班,留在滑县乡下老家的岳母患有肺气肿、胃溃疡、低血压等多种疾病,平时怕风怕凉。内弟天生痴呆,吃饭穿衣都需人照顾。妻子病故后,谢延信挑起了伺候岳母、照料内弟的重担。
屋漏偏逢连阴雨,刚刚脱离悲伤的一家人,还没有真正走出困境,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1979年春,岳父因中风全身瘫痪。家里一瘫一病一傻一幼,4个人生活都不能自理,家庭的重担全压在了谢延信一个人身上。
从岳父瘫痪之日起,谢延信就带着岳母、内弟和女儿来到了朱村矿。在煤矿职工家属招待所两间9平方米的屋子里,谢延信开始了照料全家人的生活。
谢延信一边打零工,一边照料全家老幼病残4口人。岳父大小便失禁,岳母双手不能沾冷水,每天几大盆沾满屎尿的衣服床单,都由谢延信一个人来洗。但是不管脏衣服有多少,只要发现老人床单湿了都要立刻给换掉,决不让老人多躺一分钟湿被窝。冬天老人尿湿被褥,谢延信整夜守着炉火烘烤;夏天屋里闷热,谢延信每天为老人洗身擦爽身粉。岳父长期卧床大便干结,他就用手一点一点往外抠。老人解不下小便,他照着偏方找来冬瓜皮,从地里挖来茅草根,每天给老人熬水喝。老人腿部浮肿,他天天给老人热敷和按摩。为了避免老人关节僵硬,他每天坚持给老人活动肢体。
谢延信不仅在生活上对老人精心护理,在精神上也想方设法为老人排忧解闷,他怕老人躺在床上寂寞,有空就陪老人说话,并经常找些报纸、杂志读给老人听。老人卧床期间,收音机就听坏了好几个。
P21-23
展开